九型人格心理测评问卷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没有耐心看,可直接下拉查看测评方法,开始测评,谢谢您的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一些人谨小慎微,另一些人则大大咧咧;一些人多愁善感,另一些人则情绪稳定。我们通常很难理解那些与我们区别明显的人的想法,然而更难理解的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为何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的一张白纸被描绘出五彩斑斓的人格形态?容易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是,那些具有近似资质和性格的人群,有的卷入极端的漩涡中而充满痛苦,有的平安自足甚至取得成功。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反常态,像变了一个人。我们也许会自以为了解自己和他人,而事实上很多心理模式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悄然进行。不过,如果我们对内在人格的运作方式有些认识,这些隐秘的想法和动机也可以在它们产生时被意识所捕捉。
人格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旅途的产物。相反地,它来自于我们所遭受的创伤和痛苦,并围绕着我们心灵最脆弱的部分茁壮成长起来。在我们被伤害得最深的地方,人格的力量变得最为强大。它类似于伤疤和绷带,或者骨折后打上的石膏,能够帮助我们受伤的自我重新恢复正常的功能。我们因此产生了应对挫折的防御机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帮助我们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上存活下来。每当人生中面临不如意的场景,我们便习惯性地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方式加以应对,而随着压力的增加,人格的力量也渐渐地会寻找其他的突破口加以宣泄。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而然的过程,它们可能在解决问题上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我们长大成人,既有的人格结构往往变成了根深蒂固的执念,化为束缚我们的绳索,使我们陷入自欺欺人而不自知的窘境,难以体会当下、真正收获幸福。于是,认识我们的人格并发现自己当下的状态,在发挥人格优势的同时不让它占据主导而蒙蔽我们的双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格类型学有一个更通俗的名称:九型人格。得名的原因是它按照基本恐惧和基本欲望将人格划分为九种基本类型,也可以认为是我们人格当中的九种特质。但它并不是要用九种死板的标签来“限定”一个人,相反,它指出我们自己已经受到了限制,并提出通往自由的建议。基本恐惧和欲望会随着我们状态的下滑激起一系列的继发恐惧和欲望,这些恐惧和欲望可以追根溯源到我们每个人的幼年时期与环境、自我和父母的相互作用。通常而言,我们在幼年的成长环境致使我们一再遭遇某种问题或某种情感,进而导致人格中的某个方面茁壮发育起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时一次次重演的法宝,也令我们区别于他人而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当然,由于人格诞生于连续性的记忆之前,很多深刻影响我们的童年经历只有在催眠的情形下才可能再现。但是,这些经历造就的“应对习惯”却能够通过自我观察来呈现,例如“我刚才为什么会不受控制地发火”、“我怀疑别人的理由是不是真实的”,这种自我觉察是自由意志反作用于人格结构的第一步。
让我们先画一个圆。圆象征着生命最原始的阶段,它蕴含着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令人联想到循环不息的轮回。接着是一个三角形(369),它的棱角象征着冲突,而冲突中又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稳定。重叠的六边形(142857)象征着变化。上述意象构成了九型人格理论的标志:九芒星。这个图形借用于古老的宗教,但九型人格理论本身则与近现代心理学——思维、情感与本能;超我、自我与本我——等概念关系更为紧密。
虽然下面的测评未必100%准确,但希望它能有助于你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