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数字幻象”问题的调研2.0

“数字幻象”——一些文化场馆、展览在数字化转型之际,将大量精力倾注于打造高成本的数字化交互界面,却无暇顾及文化展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致使观众走马观花,参观完后,仅留下对数字特效的短暂记忆,而非更加深厚的文化体验。
请您评价您最近的数字化文化参观体验,对以下陈述进行评价
*
1.
您的性别:
*
2.
您的年龄段:
15岁以下
15~20
21~25
26~30
31~40
41~50
51~60
60以上
*
3.
进入展厅后,我经常主动使用数字化工具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4.
你对该展厅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的满意度如何
很不满意
很满意
*
5.
在数字化工具的辅助下,我清晰的理解了该展览的内容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6.
数字展项的动态演示帮助我更好理解复杂文化概念
很不同意
很同意
*
7.
数字化呈现增强了我对展览的理解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8.
我认为该展览中技术呈现与文化内涵融合的很好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9.
数字化呈现展示了传统展板无法表达的内容
很不同意
很同意
*
10.
我的满意主要来自于技术震撼而非文化收获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1.
结合你的参观经历,你是否遇到过此类“数字幻象”现象?如果有,那么你对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有什么建议吗?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