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少”群体反电诈安全意识及行为策略调研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拟以问答形式开展反电诈和支付安全知识宣教,调研了解“一老一少”群体的反电诈安全意识和能力,以及反电诈宣传工作实际效果,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反电诈工作提供参考。

        本次问卷调查不记名,调查结果仅用于统计分析研究。感谢您对行业发展及问卷调查工作给予的宝贵支持!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一、基础信息
*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
2.您的年龄段是?
A. 18岁以下
B. 18-59岁
C. 60岁及以上
*
3.您的最高学历(受教育程度)是?
A. 高中、中专及以下
B. 大学本科、大专
C.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
4.您目前的职业是?
A. 在校学生
B. 在职工作者
C. 自由职业者
D. 退休/无业
E. 其他
*
5.您目前常住的地区属于?
A. 华北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B. 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
C. 华东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东)
D. 华中地区(如河南、湖北、湖南)
E. 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
F. 西南地区(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G. 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H. 港澳台地区
二、客观经历
三、涉诈风险认知
*
1.您是否会主动关注有关网络安全或支付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或科普文章?
A. 经常主动关注和学习
B. 偶尔会关注一下
C. 从未主动关注过
*
2.您获取网络安全或反诈骗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可多选)【多选题】
A. 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
B. 公安机关、社区、银行等机构组织的线下宣传活动
C. 电视、广播、报纸、新闻网站以及手机APP
D. 亲戚、朋友、同事的经验分享或自身经历总结
E. 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或单位组织的相关培训
F. 银行柜面办理业务时,银行人员进行科普和安全操作演示
G. 其他渠道(请说明)
*
3.您目前了解并掌握了以下哪些反诈防骗的基础知识?(可多选)【多选题】
A. 不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B. 对来源不明的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保持警惕,不轻信其内容
C. 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二维码,不下载未经验证的APP
D. 坚决不向任何陌生账户或未核实身份的人进行转账、汇款操作
E. 其他您掌握的反诈知识(请说明)
*
4.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您认为目前老年人群体最需要以下哪一类帮助或服务?
A. 简单易懂的金融知识和支付安全常识科普
B. 畅通、便捷的紧急求助和咨询指导服务
C. 需要大字版/语音版反诈指南
D. 其他类型的帮助(请说明)
*
5.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您认为青少年群体通过以下哪种形式学习反诈骗安全知识?(可多选)【多选题】
A. 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或安全讲座
B. 专业机构或老师录制的网络在线课程
C. 互动性强的防诈骗情景模拟体验活动
D.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动漫、短视频科普
E. 知识问答、闯关等形式的线上或线下知识竞赛
F. 其他您喜欢的学习形式(请说明)
四、支付行为特征
*
1.您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以下哪些支付安全措施?(可多选)【多选题】
A. 定期更换支付密码
B. 为支付APP或银行卡开启双重认证(如短信验证码、指纹/人脸识别验证)
C. 避免在公共Wi-Fi等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
D. 在进行支付前,仔细确认收款方的账户名称、账号等信息是否准确
E. 其他保障支付安全的习惯(请说明)
*
2.您在管理您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时,会注意以下哪些细节?(可多选)【多选题】
A. 为账户设置合理的单笔支付限额及每日累计支付限额
B. 为不同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设置不同的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
C. 定期检查账户的交易记录和账单详情(如每日或每周查看)
D. 确保账户绑定了手机短信提醒服务,以便及时接收交易通知和风险预警
E. 其他账户管理的细节(请说明)
*
3.关于您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密码设置,以下哪项描述更符合您的习惯?
A. 所有或大部分账户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密码
B. 部分重要账户使用独立密码,其他账户密码可能存在部分相同
C. 尽量为每一个不同的账户设置独立的、唯一的密码
*
4.您是否主动为您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设置了支付限额?
A. 是的,设置了比较严格的支付限额(例如,单笔支付不超过500元)
B. 是的,设置了相对宽松的支付限额(例如,单笔支付不超过5000元)
C. 没有主动设置过任何支付限额
D. 其他设置情况(请说明)
*
5.您是否曾将您的部分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代管权限(如查询、小额支付等)授予过您的亲属?
A. 是的,为了方便或在特定情况下,曾授予过代管权限
B. 没有,所有账户均由本人独立管理和操作
*
6.当您遇到陌生人发来的付款二维码或含有支付功能的未知链接时,您的通常做法是?
A. 绝对不会扫描陌生二维码或点击未知支付链接
B. 会非常谨慎,仅在确认来源绝对可靠的场景下才可能考虑
C. 偶尔会因为好奇或被优惠吸引而尝试扫描或点击
D. 基本无所谓,觉得方便或有需要就直接操作
*
7.您对于在公用电脑或设备上进行登录银行账户或支付操作的态度是?
A. 绝对不会在任何公共设备上进行任何涉及账户和支付的操作
B. 尽量避免,如果迫不得已使用,使用后会立即清除浏览记录、缓存和登录信息
C. 偶尔会使用,但不太注意清除痕迹
D. 经常使用,认为没有太大的安全顾虑
*
8.您是否会因为接收到的反诈宣传而主动调整自己的支付习惯或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A. 是的,会认真学习并参照宣传内容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减少在公共Wi-Fi下支付、开启更高级别的安全认证等)
B. 有时会,但主要看宣传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相关或是否方便调整
C. 很少会因此改变固有习惯,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
D. 从未关注或不相信这类宣传
*
9.您认为当前的反诈宣传中,还应重点增加或强化哪些与支付安全相关的内容?(可多选)【多选题】
A. 如何更精准地识别各类新型的虚假支付链接、钓鱼网站和诈骗APP
B. 针对跨境支付、海外代购等场景下的常见骗局和风险点进行提示
C. 关于如何安全管理各类支付工具的权限设置(如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的详细指引
D. 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特定群体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支付安全教育和案例警示
E. 其他您认为应加强的支付安全宣传内容(请说明)
五、反诈防护行为
*
1.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是否安装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或类似反诈保护软件?
A. 我们都安装并使用了
B. 我安装了,但他们(老人/孩子)没有安装或不常使用
C. 他们(老人/孩子)安装了,但我没有安装或不常使用
D. 我们都没有安装
E. 不太清楚他们(老人/孩子)的安装使用情况
*
2.当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遇到可疑诈骗信息时,通常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举报或核实吗?(可多选)【多选题】
A. 知道可以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举报
B. 知道可以拨打110报警或96110反诈预警专线进行咨询/举报
C. 知道可以向提供服务的平台方(如电商平台、银行)的官方客服反映或举报
D. 知道可以向社区民警、网格员或居住地派出所寻求帮助或举报
E. 对官方的举报或核实渠道了解不多,或不确定哪些是可靠的
F. 其他(请说明)
*
3.如果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怀疑自己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通常会优先向谁求助/咨询?(可多选)【多选题】
A. 立即拨打110或96110报警,向公安机关求助
B. 尽快联系银行、支付机构
C. 向家人、亲戚或朋友说明情况,寻求帮助和建议
D. 打开国家反诈中心APP查询案例、寻求指引
E. 倾向于自己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案例,尝试自行判断和处理
F. 可能因为慌乱、觉得丢脸或损失不大等原因,不会立刻向他人求助
G. 其他(请说明)
*
4.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陌生电话、短信等可疑信息时,通常会采取以下哪些防护行为来避免受骗?(可多选)【多选题】
A. 对任何索要个人敏感信息的请求,都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提供
B. 不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短信链接、邮件附件,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C. 对于任何要求转账汇款的,都会通过其他官方途径或可信方式核实真实性
D. 对可疑电话直接挂断,对可疑短信、消息直接删除,不予理会
E. 会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讨论收到的可疑信息
F. 其他有效的防护行为(请说明)
*
5.为了保护个人及家庭成员账户资金安全,您帮助他们采取以下哪些账户管理和安全设置措施?(可多选)【多选题】
A. 设置高强度密码,并定期更换
B. 开通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的余额变动提醒等服务
C. 检查银行卡、支付账户的绑定情况和交易情况
D. 告知如何通过官方渠道快速挂失银行卡、冻结账户的方法
E. 对账户安全设置方面关注较少,或不太了解如何操作
F. 其他有效的账户安全管理措施(请说明)
*
6.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在处理银行、支付或重要社交媒体账号密码时,倾向于?
A. 严格保密,从不与任何人共享
B. 只在特殊情况下与极信任的家人共享(如代为操作)
C. 可能会将密码告知多个家人或朋友,方便记忆或使用
D. 将密码写在纸上或存在手机里,但会妥善保管
E. 对密码共享的风险认知不足,处理较为随意
F. 不太清楚他们的具体做法
*
7.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是否充分理解短信验证码的重要性,并知道绝不能将收到的验证码告知他人?
A. 完全理解,并严格遵守不泄露原则
B. 基本理解,但有时可能因对方催促或说辞而犹豫
C. 理解不够充分,可能会在某些“紧急”或“官方”情境下透露
D. 完全不理解其重要性,很容易告知(转发)他人
E. 不太清楚他们的认知程度
*
8.面对陌生人通过短信、社交软件发送的链接或二维码(如声称领取红包、查看照片、更新认证等),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的反应通常是?(可多选)【多选题】
A. 保持高度警惕,一概不点、不扫
B. 先向发送方或官方渠道核实其真实性再决定
C. 如果内容看起来诱人或紧急,可能会尝试点击/扫描
D. 认为只要手机有安全软件就没事,不太在意
E. 其他反应(请说明)
*
9.当接到自称银行、社保、公安等“官方机构”要求配合调查、转账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电话时,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通常会采取以下哪些核实与防护措施?(可多选)【多选题】
A. 直接拒绝对方要求
B. 要求对方提供工号、单位等信息,并表示会自行核实
C. 因对方语气严肃或声称情况紧急而感到紧张,可能会部分配合
D. 向家人或朋友咨询意见后再做决定
E. 其他核实与防护措施(请说明)
*
10.面对街头或网络上以“免费领取礼品”、“扫码领红包/优惠”等名义,要求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号、甚至银行卡信息或下载不明APP的活动,您或您了解的“一老一少”群体的态度是?
A. 绝对不会参与,认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B. 会保持警惕,如果只是简单扫码关注或填个手机号可能会参与,但涉及更敏感信息则拒绝
C. 觉得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可能会参与并按要求提供信息
D. 视礼品吸引力而定,可能会选择性参与
E. 不太清楚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六、参加反电诈宣教的情况及实效
*
1.您了解到的家中“一老一少”群体在过去一年内接受反诈宣传教育的情况是?
A. 他们经常接触/参与相关宣教活动
B. 他们偶尔接触/参与过
C. 他们很少接触/参与
D. 他们基本没有接触/参与过
E. 不太清楚他们的情况
*
2.您认为对于家中的“一老一少”群体来说,哪些宣传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收并理解反诈信息?(可多选)【多选题】
A. 简单易懂的图文、情景剧、戏曲讲述的真实案例
B. 有趣的动漫、短视频、互动游戏、校园情景剧、同龄人分享
C. 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
D. 银行/支付机构/警方的讲解和提醒(如柜台、APP弹窗)
E. 结合传统节日或社区活动的趣味宣传
F. 社区/村委会面对面的宣传活动(讲座、咨询、入户)
G. 家人的日常提醒
H. 公安机关的权威发布和案例警示
I. 其他受欢迎的形式(请说明)
*
3.根据您的观察,您认为反诈宣传教育对您家中“一老一少”群体的反诈意识和辨别能力提升效果如何?
A.效果显著
B.有一定效果
C.效果不太明显
D.基本没什么效果
E.不太清楚具体效果

*提示:调研问卷提交后所展示的广告等信息系由第三方机构提供,与本次问卷调查工作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无任何关联。谨此说明。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