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 基础信息采集
*
1. 岗位类别
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分管副主任
网格治理专员
专业社会工作师
社区服务站专职人员
其他(请注明)
*
2. 职业年限维度
1年以下
1-3年(含3年)
3-5年(含5年)
5年以上
*
3. 对于王阳明理论接触程度
完成系统课程学习(≥40学时)
参加过专题培训(1-2次)
阅读过通俗读物
仅知学术名词
完全未接触
第二部分 核心理论认知测评
*
(本部分为四选一客观题,选项设置基于《王阳明全集》核心观点)
*
4. "致良知"的哲学本质是
A. 先天道德理性的觉醒与践行
B. 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C. 功利主义的道德化表达
D. 不清楚
*
5. "知行合一"的实践逻辑强调
A.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B. 先知后行的时间序列
C. 以行证知的验证关系
D. 不清楚
*
6. "事上磨练"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指向
A. 在矛盾调处中实现心性修养与治理能力共成长
B. 程序化事务的机械执行
C. 回避复杂治理场景的自我保护
D. 不清楚
*
7. "万物一体"思想的治理启示在于
A.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伦理基础
B. 强化治理主体的层级差异
C. 倡导绝对平均主义治理模式
D. 不清楚
*
8. "心即理"的认识论内涵是
A. 主观意识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B. 唯心主义的绝对化表达
C. 经验主义的认知替代
D. 不清楚
第三部分 理论实践评估
*
(本部分采用Likert 5点量表,1=完全不认同 5=完全认同)
评估维度
完全不认同
较不认同
一般
较认同
完全认同
*
9. 致良知对职业伦理建设的指导价值 1 2 3 4 5
*
10. 知行合一对政策落地效能的提升作用 1 2 3 4 5
*
11. 事上磨练对复杂矛盾调处的方法论意义 1 2 3 4 5
*
12. 万物一体观对社区资本建构的促进作用 1 2 3 4 5
*
13. 心学思想对治理形式主义的消解功能 1 2 3 4 5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调研
*
14. 治理场景应用识别
(请在实践应用场景后标注√,未应用标注×)
治理实践场景
应用标记
应用频率(周/次)
居民议事协商会议
社区矛盾调解案例
公共空间营造项目
特殊群体帮扶服务
*
15. 实践转化障碍调研
(可多选,限选3项)
哲学概念的现代性转化不足
缺乏标准化操作指引文件
职业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绩效考核指标未纳入相关维度
服务对象认知接受度有限
其他(请说明)
第五部分 开放性研究问题
*
16. 理论需求调研
您认为最需要深化研究的阳明心学治理命题是:
(可从"心即理"的治理伦理、"知行合一"的执行逻辑等角度展开)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