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汉语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
录音中...
本问卷用于研究不同方言中“形容词生动范畴”的表达形式。请依据你的母语或日常使用的方言作答。
若不知道本字,可直接写国际音标(IPA)/拼音代替。
本人承诺收集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不做其他任何形式泄密。
*
个人信息(年级+专业+姓名):
*
出生地 / 常住地(省/市/镇)/使用的方言:
联系方式(qq/wechat/email)
【第一部分:单音节性质形容词】
*
1. 以下单音节形容词在你的方言中是否常用?(可多选)
【多选题】
A、红
B、尖
C、硬
D、苦
E、香
F、快
G、其他(可用IPA/汉字/ 拼音 ):
【第二部分:双音节状态形容词(XA / AX)】
说明:例如 通红、稀碎、猫软、鲜甜、溜尖、厚墩、乌铁 等。
*
2.请写出你方言中的常见双音节形容词(可用IPA/汉字/拼音 ,多项请用空格或逗号分隔):
并从你写出的双音节形容词中任选 2–3 个,解释其含义,如:飞快‘像飞一样快,速度很快’:
3. 你的方言中有哪些“双音节但不表达强化”的一般描述词?可简述(如粉红、淡黄、浅绿等,可用IPA/汉字/拼音)
【第三部分:三音节状态形容词(XXA / AXX)】
说明:例如 冰冰凉、雪雪白、黑漆漆、咸督督 等。
*
4. 请写出你方言中的三音节状态形容词(可用 IPA/字/拼音 ,多项请用空格或逗号分隔):
并从你写出的三音节形容词中任选 2–3 个,解释其含义,
*
5. 与双音节形容词相比,你觉得三音节形容词在你们方言中的“强化程度”如何?
A、更强
B、差不多
C、更弱
D、不固定,视具体词语而定
【第四部分:四音节 / 多音节形容词】
说明:例如 乌漆麻黑 等。
*
6. 你的方言中是否存在“四音节或更多音节”的状态形容词?如有
,请写出你方言中的四音节或多音节的形容词,且选取1-2个,解释其含义)
*
7. 你认为在你们方言中,“音节长度”和“强化程度”的关系最符合哪一种?
A、单音节 < 双音节 < 三音节 < 四音节 / 多音节
B、单音节 < 双音节 > 三音节 < 四音节 / 多音节
C、双音节> 三音节 > 四音节/ 多音节> 单音节
D、其他
【第五部分:语音特征——语音延长与变调】
说明:语音上是否有变化。
*
8. 当你说这些“强化形容词”时,你觉得通常会出现哪些语音现象?
【多选题】
A、语音延长(核心形容词/非核心形容词/其它)
B、声调变化(如何变化?)
C、重音位置变化(如何变化)
D、音节被特别加重(哪一个/哪几个)
E、有明显语音变化,请举例说明
E、无明显语音变化
【第六部分:程度副词与比况结构】
说明:这里关注的是类似“老黑”“上好黑”“瘦得跟猴子一样”这类表达方式。
*
9. 你的方言中是否有“程度副词”强化形容词?(如:老 A、上好 A、忒 A、贼 A 等)若有,请写出 1–3 个你日常会用的程度副词 + 形容词搭配(可用拼音 / IPA),并说明大致含义:
10. 你的方言里是否有“比况结构”的例子,若有,请写出 1–3 个此类“比况结构”例子,并说明大致含义(可用 IPA/字/拼音 ):
*
11. 在实际使用中,你觉得哪种表达方式的“强化效果”更强?
A、多音节形容词(如 冰冰凉、黑漆漆、乌漆麻黑 等)
B、程度副词 + 形容词(如 老黑、上好黑 等)
C、两者差不多
D、视语境和具体词而定
【第七部分:其他补充】
12. 你认为你们方言中还有哪些与形容词“强化状态”有关的特殊表达形式?
例如:插入语气词、特殊句式、固定感叹结构等,都可以写出来。
非常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汉语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