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声学环境对表演者的影响与适应性策略研究

本问卷旨在研究不同音乐厅的混响条件对各类乐器演奏者(包括键盘、弦乐、管乐、弹拨、打击乐及声乐)在演奏过程中的影响。通过收集演奏者在不同声学环境下对音色动态调整策略,为电子管风琴或其它乐器演奏者在舞台呈现合作音乐作品时,提供科学的混响平衡调整方向与实践建议。

*
1.

 您的所学专业或擅长演奏的乐器是?


键盘乐器(如钢琴、电子管风琴、手风琴等)
弦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弹拨乐器(如吉他、古筝、琵琶等)
打击乐器
声乐
其他
*
2.

您拥有的公开演奏经验时长大致为?

少于5年
5–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
3.

您在过去一年中,在不同音乐厅的演出频率大约是?

极少(1–3次)
偶尔(4–10次)
经常(11–20次)
非常频繁(20次以上)
*
4.

您是否会主动关注音乐厅的大小与混响问题?

会,因为混响会对演奏造成明显影响
一般,不主动关注,除非有明显问题
不关注
*
5.

在一个混响时间较长的音乐厅中,您认为混响对您演奏清晰度造成影响的程度是?

相对容易,能较好地平衡
一般,通过调整可以应对
较大,是演奏中主要挑战
非常大,几乎无法或很难控制
*
6.

您是否明显感受到观众人数对音乐厅实际混响效果的影响?

轻微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一般影响,能够察觉到
比较影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明显影响,与走台感受完全不同
*
7.

与走台空场相比,您认为因人群吸音导致的声场偏差程度为?

几乎没有偏差
偏差轻微(<40%),与走台效果接近
偏差一般(40%–60%),可接受
偏差较大(60%–80%),声音略干,较快适应
偏差极大(>80%),声音明显变干,需重新适应
*
8.

为应对时间过长的混响,您最常采用的演奏调整策略是?(多选)

【多选题】
快速作品/乐段/乐句的演奏速度适当放慢
注重断奏与分句
减少踏板/持续音使用
让声部层次更分明
增加触键速度,让音头更加颗粒
其他
*
9.

为应对时间过短的混响,您最常采用的演奏调整策略是?(多选)

【多选题】
增加踏板/持续音使用
采用更连贯、柔和的奏法
减少乐句间的停留或呼吸
其他
*
10.

您在过去一年中,与其它乐器合作演出的大约频率是?

没有合作经验
极少(1–3次)
偶尔(4–10次)
经常(11–20次)
非常频繁(20次以上)
*
11.

当您与其他乐器(或声乐)合作演出时,您是否会为了整体的混响平衡而特意调整自己的音色或音量?

经常主动调整,以融合声部
偶尔调整,主要在声部冲突明显时
很少调整,优先保证个人声部的表达
不调整
*
12.

在合奏中,若您感觉其他声部因音乐厅混响而变得模糊不清,您通常会?(多选)

【多选题】
与指挥(如有)或其它合作者沟通,协调整体平衡
适当减弱本声部,为其他声部让出空间
与合作伙伴统一调整奏法(如减少踏板等),以保证听感上的清晰
适当增强本声部的音量或清晰度
保持原样,不做调整
其它
*
13.

在与其它乐器合作演出中,您认为在“混响过大”或“混响过小”两者之间,哪一个对您完整表现音乐的挑战更大?

“混响过强”的挑战更大
“混响过小”的挑战更大
两者挑战相当
*
14.

您认为,在包含电子管风琴的合奏中,理想的混响平衡应由谁主导调整?

我没有合作经验
由所有演奏者共同聆听、协作调整
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根据现场声学灵活调整自身音色
固定预设,无需特别调整
*
15.

您通常以何种方式来有效适应新音乐厅?(多选)

【多选题】
提前查询音乐厅声学数据或咨询负责人
依赖“走台”进行快速调整
找在此音乐厅有演奏经验的同行交流
找相关专业的同行在台下聆听,交流建议并进行调整
几乎不做特定准备,依靠临场应变
其他
*
16.

您认为,积累在不同环境下的演出经验,对于解决混响平衡问题是否有帮助?

帮助极大
帮助很大
帮助有限
几乎没有帮助
*
17.

您是否认为,音乐院校应更系统地进行“环境适应”方面的训练?

有必要,开设声场理论相关讲座
有必要,开设专门工作坊以提高实践经验
不太必要,经验主要来自现场实践
完全没必要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