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普宣讲情况调查
录音中...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参与或了解面向乡村地区开展的的科普宣讲活动的情况,以及您对这些活动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作用的看法。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放心作答。
*
1.
您参与“三下乡”科普宣讲活动的角色是?
组织者
宣讲员
志愿者
未参加过
*
2.
活动所在地属于哪种乡村类型?
产业振兴示范村
传统文化村落
生态保护区
偏远脱贫村
其他
*
3.
您所在的团队与哪些地方主体合作?
【多选题】
县级政府
乡镇政府
村委会
本地学校
农业合作社
企业
无合作
*
4.
参与动力机制
很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很同意
我参与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践行社会责任
我参与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践行社会责任
学校实践学分/评优政策是重要激励因素
学校实践学分/评优政策是重要激励因素
活动能提升我的就业竞争力(如沟通、策划能力)
活动能提升我的就业竞争力(如沟通、策划能力)
我认为了解乡村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认为了解乡村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
5.
活动内容如何确定?
团队自主设计
地方政府指定
村民需求调研
高校教师指导
其他
*
6.
地方协作方提供了哪些支持?
【多选题】
需求信息
场地设备
人员协调
经费补助
专家指导
无支持
其他
*
7.
协作中的主要障碍是?
【多选题】
目标不一致
沟通效率低
资源不到位
权责不清晰
缺乏信任
无障碍
其他
*
8.
活动资源主要来源?
【多选题】
高校拨款
政府补贴
企业赞助
公益基金
自筹
其他
*
9.
最需要但缺乏的资源类型是?
【多选题】
资金
专业培训
本地导师
科普教具
数字平台
政策支持
*
10.
您认为活动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在?
【多选题】
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推广农业技术
改善乡村文化氛围
增强村民发展信心
促进校地长期合作
*
11.
活动结束后是否有延续性行动?
建立微信群答疑
定期回访
线上科普号运营
设立乡村科普站
无延续
*
12.
影响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是?
【排序题】
资金连续性
政策稳定性
村民参与度
团队传承性
内容实用性
*
13.
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效果,最需要突破的机制是?
需求精确对接机制(如建立乡村需求库)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如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议)
资源动态补给机制(如社会资本注入平台)
长效激励保障机制(如志愿者认证、学分置换)
*
14.
您认为科普宣讲活动对乡村振兴的核心价值是?
精神赋能: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村民奋斗动力
知识输血:填补乡村科技信息鸿沟,提升生产生活技能
人才培育: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为乡村储备未来人才
情感联结:增强大学生与乡村的情感纽带,促进双向理解
制度创新:探索高校-政府-乡村长效合作模式
其他
*
15.
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程度如何?
非常了解,知道其主要内容和目标
比较了解,知道大致方向
一般了解,听说过但不熟悉具体内容
不太了解,只对战略名称有印象
完全不了解,从来没听说过
*
16.
未参与的主要原因?
【多选题】
信息获取不足
时间冲突
缺乏技能信心
激励机制欠缺
不认可实效
*
17.
若提供以下支持,您的参与意愿将?
很不愿意
不愿意
一般
愿意
非常愿意
精准匹配乡村需求
精准匹配乡村需求
提供专业培训与工具包
提供专业培训与工具包
纳入学分/评优体系
纳入学分/评优体系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普宣讲情况调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