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社会性事件的网络参与调查问卷
录音中...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本课题组在进行一项基于社会事件的网络参与的社会性调研,在下述问卷中请您在阅读相关情境后做出真实的选择。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严格保密,一切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真诚感谢您的参与。
情境一:近年来成绩卓越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A市综合实力最强的新华中学的体育特招生秦霄,在2021年国家级赛事中被知名体育博主曝光使用兴奋剂参赛。目前组委会及运动员组织官方给出<暂时停赛,但仍须等待调查结果>的处理反馈。
*
1.
当你看到上述新闻时,你通常会选择:
吃瓜群众,点击分享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就事论事,发表观点
遏制恶评,主动灭火
其他
*
*
2.
评论区评论如下,哪些更会引起你的不适感?
【多选题】
唉,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等待官方处理结果……
兴奋剂选手滚出体圈
也不知道当初入学有没有用xfj
震惊@好友 来看!!
会被永久禁赛吗?期待一手
均未产生不适感
情境二:一自媒体博主发布社会视频内容如下:排队中,一名女生指责其后一黑衣男子:“你摸我干嘛?”,黑衣男子回应道:“是你手伸进我口袋想要偷东西!!天哪,怎么还有人会倒打一耙。”
*
3.
当你看到上述视频时,你的反应是:
静待后续发展,适度发表观点
感觉女生表现很真实,应该不是在污蔑该男生
男生看上去不是很油腻,应该不会做这种事
男生如果是咸猪手,应该不会这么理直气壮
强制猥亵罪蛮严重的,仅靠这种视频不好下定论吧,我先站男生
女生应该不会以这样的事情开玩笑,这种事情取证太难了,我先站女生
其他
*
*
4.
在该情境下,若你发现自己的意见与主流观点相左,你会选择
坚持己见,且积极评论
坚持己见,但谨慎发言
暂不表态,让子弹飞一会儿
摇摆不定,陷入一定的自我怀疑
随波逐流,大多数意见兴许是正确的
其他
*
*
5.
您使用网络的频率
经常
偶尔
从未
*
6.
您每天使用互动性社交媒体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微博、豆瓣、知乎、小红书等)
3h以上
1-3h
0.5-1h
不使用
*
7.
您每天使用互动性社交媒体关注社会新闻、事件(如热搜等)的时间占总使用时间的比例
比例
*
8.
您是否了解网络暴力
十分了解
较为了解
了解较少
不了解
*
9.
您认为下面哪些情形构成网络暴力?
【多选题】
杭州谷女士被造谣“寂寞少妇取快递出轨”,网民风言风语
女排成绩不佳,队员结婚,网民关联嘲讽
乔任梁去世,井柏然悼念被骂蹭热度,大量黑料出现
一父亲护儿心切,怒而摔狗,当事双方和解,而网络声讨不绝
一则失物招领因使用了中英双语,评论中充斥着种族歧视、攻击性词汇,甚至性别也被默认为女生
上海疫情,演员李立群分享隔离生活,“为什么可以吃到大鱼大肉”的评论获最高点赞
*
10.
您认为产生网络暴力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请选择3
-
5项】
虚拟世界匿名制度下,隐藏性高、损害成本低
群体参与中,个人情绪受到带动,盲目跟风
法治建设落后,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不足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对社会事件的表达立场不一
网民情绪化的表现,现实不满在虚拟世界的折射
网络媒体责任缺位,为抓人眼球不客观报道
群体效应,法不责众心理的驱使
泛道德化心理,社会责任感的“伪”提高
其他
*
*
11.
您认为促使施暴者实施网络暴力原因有哪些?
【多选题】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施暴者“自由表达”不受限
网络环境浮躁,受媒体营销号不当引导,盲目从众
特殊群体(如青少年等)存在认知价值障碍,在跟风中形成片面认识
现实情绪难以纾解,进行网络宣泄
为了引起社会关注,博取眼球
个人素质低下,缺乏教育引导
由于主观上对“网络暴力”认知狭隘,无意识而为之
其他
*
*
12.
您认为网络暴力是否需要负担法律责任?
需要
不需要,但要被道德谴责
不清楚
视情况而定
*
*
13.
您认为网络暴力责任追究的主体包括?
【多选题】
网民
不实报道的媒体、营销号
网络平台
其他
*
*
14.
您认为以下措施中哪些更有助于预防和规制网络暴力?
【请选择3
-
5项】
严格执行实名制度,扩大施暴者的施暴成本
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提升网民的个人素质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后果
设置网络屏蔽词典,净化评论内容
建立专门机构处理,提升审核、投诉事项处理效率
加强舆情研判和引导,防止风险信息异变
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多元主体的教育督导系统,改善社会环境
积极创新新闻、学术等联动机制,促进良好有序的舆论环境
其他
*
*
15.
您的性别
男
女
*
16.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25岁
25-35岁
35-45岁
45-55岁
55岁以上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社会性事件的网络参与调查问卷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