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落实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落实状况,推动相关教学研究与实践,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放心作答。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问题
*
1. 您的性别:
*
2. 您的教龄:
1-5年
6-10年
11-15年
16年及以上
*
3. 您目前主要任教的年级: 【多选题】
高一
高二
高三
*
4. 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内涵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二、教学认知与理念
*
5. 您在教授古代散文时,最希望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得哪些方面的审美体验或能力?【多选题】
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精炼美
体会意境的深远、画面的优美
理解情感的真挚、思想的深邃
把握文章的结构美、章法美
领悟哲理、人生智慧
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激发个性化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欲望
其他(请说明)
*
6. 您认为当前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多选题】
课时紧张,难以深入展开审美活动
学生文言基础薄弱,影响审美理解
考试评价体系对审美能力的考查有限/导向不明确
自身对文本的审美解读深度不够
缺乏有效的审美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缺乏审美兴趣和主动性
教材选文或编排对审美引导不足
其他(请说明)
*
7、您认为古代散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与“文言基础”“内容理解”的关系是:
同等重要,需融合推进
略次要,需在掌握文言基础后再展开
次要,高考侧重基础与内容,审美可简化
不重要,无需专门关注
三、教学实践与方法
*
8、您在设计古代散文教案时,是否会明确设定“审美鉴赏与创造”相关目标:
每次都设定,且目标具体可操作(如“赏析《赤壁赋》中景与情的融合之美”)
经常设定,但目标较笼统(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偶尔设定,视课文难度而定
很少设定,更关注文言知识与内容理解
*
9. 在讲授一篇古代散文时,您通常会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哪些审美要素?(可多选)【多选题】
字词句的锤炼与妙用(炼字、修辞)
意象的选择与组合
意境的营造与体悟
情感的表达与共鸣
文章的结构布局(起承转合、线索等)
语言风格(质朴、华丽、雄浑、婉约等)
思想内涵与哲理启示
与其他艺术形式(绘画、音乐等)的关联
其他(请说明)
*
10. 您经常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古代散文的“审美鉴赏”?【多选题】
诵读吟咏(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
文本细读,品味关键词句
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
想象与联想训练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审美感受
对比阅读(不同风格、主题的散文)
引入相关评论、赏析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批注、评点
其他(请说明)
*
11. 您会设计哪些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多选题】
仿写、改写经典句段
根据文意创作绘画或配乐
撰写赏析短文、读后感
进行情景剧表演或朗诵展示
围绕审美点进行口头表达或辩论
将古文意境转化为现代散文或诗歌
设计与文本审美相关的创意海报等
其他(请说明)
很少或几乎没有设计此类活动
*
12.您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文言知识学习”与“审美鉴赏”的关系?
以文言知识学习为主,审美鉴赏点到为止
在疏通文意后,重点进行审美鉴赏
将文言知识的讲解融入审美鉴赏过程中(如通过赏析字词理解其妙处)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其他(请说明)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
13. 您获取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发展反馈的主要途径是:(可多选)【多选题】
课堂发言与讨论表现
学生的赏析作业或作文
单元测试或月考中的相关题目
学生课后反馈或问卷调查
很少主动获取相关反馈
*
14. 您最希望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以提升古代散文的审美教学效果?【多选题】
更丰富的优质教学案例和资源分享
系统的关于古代散文审美解读的培训
有效的审美教学策略与方法指导
关于如何评价学生审美素养的指导
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教学探索
教研组内加强相关主题的研讨
其他(请说明)
*

15.您认为学校或校验部门在支持“”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落实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

【多选题】
组织专题教研活动(如古代散文审美教学示范课)
提供审美教学资源(如赏析案例、课件、视频)
优化评价体系(将审美素养纳入教学质量评价)
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古代散文审美专业能力)
减少课时压力,保障审美教学时间
五、开放题
*
16. 您对在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还有哪些建议或困惑?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