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教师介入现状调查

*
1. 您的教龄:
A. 1年及以下
B. 2-5年
C. 6-10年
D. 11年及以上
*
2. 您所在幼儿园的性质:
A. 公办幼儿园
B. 民办幼儿园
C.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
3. 您是否接受过区域活动教师介入相关培训:
A. 从未接受过
B. 1-2次
C. 3-5次
D. 5次以上
*
二、介入认知与态度
*
1. 您认为中班区域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核心目的是(可多选):【多选题】
A. 保障幼儿活动安全
B. 引导幼儿深入探索活动内容
C. 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D.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与规则意识
E. 观察幼儿发展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F. 维持区域活动秩序
*
2. 您对中班区域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态度:
A. 非常必要,应主动频繁介入
B. 必要但需适度,避免过度干预
C. 可有可无,幼儿应自主活动
D. 不必要,会干扰幼儿自主探索
*
三、介入时机与判断
1. 您通常会在哪些情况下介入中班区域活动(可多选):
【多选题】
A. 幼儿出现安全隐患时
B. 幼儿发生冲突或争执时
C. 幼儿多次尝试仍无法解决问题时
D. 幼儿活动目标不明确,出现迷茫时
E. 区域活动秩序混乱时
F. 幼儿主动向教师求助时
G. 幼儿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深度时
*
2. 您判断是否需要介入的主要依据是(可多选):【多选题】
A. 幼儿的情绪状态(如哭闹、烦躁)
B. 幼儿的活动进展(如停滞不前、偏离目标)
C. 区域活动的规则要求
D.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能力
E.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直觉
*
四介入方式与策略
1. 您在中班区域活动中最常使用的介入方式是(可多选):
【多选题】
A. 语言引导(如提问、建议、鼓励)
B. 行为示范(如演示操作方法、展示作品)
C. 材料支持(如提供新的活动材料、工具)
D. 参与互动(如加入幼儿活动,共同探索)
E. 规则提醒(如提醒幼儿遵守区域秩序)
F. 间接观察(仅观察不介入,记录幼儿表现)
*
2.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冲突时,您通常会:
A. 立即制止,直接评判对错
B. 引导幼儿表达想法,协助其自主解决
C. 转移幼儿注意力,避免冲突升级
D. 暂时观察,若冲突加剧再介入
*
3. 当幼儿无法完成区域活动任务时,您会:
A. 直接告知答案或完成方法
B. 分解任务,逐步引导幼儿尝试
C. 提供线索或提示,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D. 允许幼儿放弃该任务,选择其他活动
*
五、介入频率与时长
1. 您在一次中班区域活动(约20-30分钟)中介入的次数:
A. 0-2次
B. 3-5次
C. 6-10次
D. 10次以上
*
2. 每次介入中班区域活动的时长通常为:
A. 1分钟以内
B. 1-3分钟
C. 4-5分钟
D. 5分钟以上
*
六、介入效果与反思
1. 您认为自己的介入对中班区域活动的效果:
A. 非常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B. 较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C. 一般,效果不明显
D. 较差,未能解决实际问题
*
2. 您在中班区域活动介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多选题】
A. 难以准确判断介入时机
B. 缺乏有效的介入策略与方法
C. 区域幼儿数量多,无法兼顾所有幼儿
D. 自身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复杂情况
E. 幼儿不配合教师的介入
F. 缺乏相关理论支持与培训
*
3. 您认为提升中班区域活动教师介入效果的关键是(可多选):【多选题】
A. 加强专业培训,学习介入技巧
B. 深入了解幼儿发展特点与个体差异
C. 优化区域环境与活动材料
D. 减少班级幼儿人数,保障介入质量
E. 与同事交流分享介入经验
F.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师介入现状调查问一、基本信息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