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对南京大学生未来就业影响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的研究,本次调查特别关注过往劳动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影响。你的真实经历和看法对本研究至关重要。

        本问卷实行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预计耗时约3-5分钟。感谢你的支持与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 你的性别:
*
2. 你所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
3. 你的专业大类:
人文社科类
理工类
经管类
农医类
艺术与体育类
其他
*
4.您未来的就业倾向(可多选):【多选题】
企业(国企、民营、外企)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科研院所
自主创业
继续深造
其他(请注明:)
第二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现状
*
5. 总体来看,你认为家庭与学校在你成长过程中的劳动教育上配合得如何?
非常好,目标一致,相互补充(如学校布置家务作业,家长积极支持)
比较好,但各有侧重,沟通有限
一般,基本上是“各干各的”,缺乏联动
较差,存在观念冲突(如家长认为学校劳动耽误学习)
几乎没有感受到两者的协同
*
6. 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如劳动实践课、职业素养课等):
从未开设
偶尔开设(如讲座、短期实践)
定期开设(如必修、选修课)
*
7. 您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相关活动(如志愿服务、校园实践、专业实习指导等)的频率:
从未参与
1-2次每学年
3-5次每学年
6次及以上每学年
*
8. 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可多选):【多选题】
理论授课
校园实践(如校园卫生维护、活动组织)
校外志愿服务
专业相关劳动实践
其他(请注明:)
*
9. 您认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可多选):【多选题】
劳动技能培养
职业责任感塑造
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创新思维激发
其他(请注明:)
*
10. 您认为学校劳动教育对您就业能力的提升程度:
无提升
轻微提升
一定提升
显著提升
*
11. 总体来看,你认为家庭与学校在你成长过程中的劳动教育上配合得如何?
非常好,目标一致,相互补充(如学校布置家务作业,家长积极支持)
比较好,但各有侧重,沟通有限
一般,基本上是“各干各的”,缺乏联动
较差,存在观念冲突(如家长认为学校劳动耽误学习)
几乎没有感受到两者的协同
第三部分:劳动经历与就业能力的关联性评估
*
12. 你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培养的劳动习惯与能力,对你以下哪些“软实力”有直接帮助?(可多选)【多选题】
职业素养(如守时、尽责、有始有终)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主动性与执行力
坚韧性与适应能力(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承受工作压力)
规划与组织能力
帮助不大,专业技能更为关键
*
13. 在实习或兼职过程中,你是否发现过去劳动经历所培养的能力发挥了作用?
作用非常明显,让我更快适应工作节奏和任务
有一定作用,尤其在态度和基础工作习惯上
作用有限,实习/兼职更看重专业知识
没有感觉到明显作用
尚无相关实习/兼职经历
*
14. 你认为“劳动教育”与你所理解的“职业教育”或“职业生涯发展”之间有何关联?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培养了核心的职业精神和通用能力
两者是互补关系,劳动教育培养品质,职业教育培养技能
关联度不高,属于不同范畴的教育
从未思考过两者的关联
第四部分:对协同机制的反思与未来期望
*
15. 基于你的个人经历,你认为阻碍家庭与学校在劳动教育上有效协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多选题】
“唯分数论”导向,双方都认为劳动教育不重要
缺乏系统性的协同方案和沟通平台
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甚至冲突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单一,忽视了劳动的价值
其他
*
16. 着眼于未来职业发展,你认为一个理想的家校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应包含哪些要素?(可多选)【多选题】
目标协同:共同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内容协同:学校提供理论和方法,家庭提供实践和巩固的场景。
评价协同:建立家校联动的劳动记录与评价体系,并可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
职业引导:将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生涯规划更早地结合。
其他
*
17.当前协作中的主要困难(可多选):【多选题】
家长意识不足
学校资源有限
缺乏沟通平台
目标不一致
*
18.最需要的协同支持:
联合实践项目
家庭教育指导
学生成长档案共享
政策解读
19.其他相关想法或补充: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衷心感谢你的参与!祝你前程似锦!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