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参与者及其监护人:
您好!
感谢您关注并考虑参与本次研究项目。本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发起,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心理危机(如重度情绪困扰、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等)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及保护性因素。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识别出导致心理危机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探索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为家庭、学校和专业机构提供科学指导,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本次研究将邀请您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情绪状态、家庭支持、近期生活事件以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标准化量表。整个过程预计需要30~45分钟。我们郑重承诺,您提供的所有信息都将严格保密。所有数据将以匿名方式进行处理和分析,仅用于本项目的科学研究,绝不会泄露任何可识别您个人身份的信息。
一、您的权利与风险告知
1.自愿参与:参与本研究完全出于自愿。您有权在研究的任何阶段随时无条件退出,您的退出决定不会对您(或您的孩子)在学校、医院或其他任何方面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2.风险与不适:我们理解,问卷中的部分问题可能会触及您的个人隐私和较为敏感的经历,例如有关情绪低落、焦虑、压力、甚至自伤或自杀的想法。回答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您感到短暂的心理不适或情绪波动。
二、心理支持: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不适,我们为您准备了以下支持措施
1.如果您在参与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可以随时中断,并告知研究人员。
2.研究团队所在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中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为您提供即时的情绪支持。
三、研究的意义
您的真诚参与对本研究至关重要。您提供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内在机制,为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方案提供宝贵依据,最终可能帮助到更多有相似困扰的青少年。
如您对本研究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信息,请随时联系研究联络人丁小萍博士,联系电话:13886140857。
一、人口学信息:
二、家庭背景:
8.(2)您家里共有几个孩子?
8. (3)您是家里的排行是?
三、学习情况:
1. “在【最近3个月】里,您有没有过希望自己睡着了就不要再醒过来?或者希望自己被一场意外夺走生命?”
2. “在【最近3个月】里,您有没有真的想过要杀死自己?”
3. “您有没有想过具体用什么方法来自杀?”
4. “您有没有过一些想要实施这些(自杀)想法的意图?”
(必须澄清):“有实施的意图”和“真的会去做”是两回事。我们这里问的是,在您有那些想法的时候,您内心深处是不是有一部分是“想”去做的?
5. “您有没有开始筹划自杀的具体细节了?比如,您打算什么时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去做?”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二
指导语: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您和您的父母平时是怎样沟通的。请根据您通常的感觉和真实情况来回答,答案无对错之分。
1.我可以与我的父母讨论我对人或事的看法,而不必觉得尴尬或有所顾忌。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三
指导语:本部分旨在了解您16岁以前的家庭教养环境。请阅读以下陈述,并回忆当时的情况,然后分别评价每一条陈述与您母亲、父亲的符合程度,并勾选相应选项。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作答,所有答案均无对错之分。
1. 用温和友好的语气与我说话。
2. 没有给我足够的帮助。
3. 允许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4. 情感上显得对我冷淡。
5. 了解我的问题与担忧。
6. 对我很疼爱。
7. 喜欢让我自己拿主意。
8. 不想我长大。
9. 试图控制我做的每一件事。
10. 侵犯我的隐私。
11. 经常对我微笑。
12. 似乎不明白我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
13. 让我决定自己的事情。
14. 让我觉得自已是可有可无的。
15. 在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让我心情好起来。
16. 不经常与我交谈。
17. 试图让我觉得我离不开他/她。
18. 觉得没有他/她在身边我就不能照顾好自己。
19. 给我足够自由。
20. 允许我自由外出。
21. 对我保护过度。
22. 从不夸奖我。
23. 允许我随心所欲的选择穿着。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四
指导语:下面这些问题包含了一些对家庭的描述,请仔细阅读每一项,并根据您对您家庭的看法,在四个可能的答案中圈选形容您家庭最接近的数字。选择答案的原则是:3.很像我家:这一项非常准确地描述了您的家庭;2.像我家:这一项大致上描述了您的家庭;1.不像我家:这一项不太符合您的家庭;0.完全不像我家:这一项完全不符合您的家庭。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五
指导语:以下是一些关于父母与子女互动方式的描述。请您回想在过去半年里,您的父母通常是怎样对待您的,然后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选择答案的原则是:0=非常不符合| 1=比较不符合| 2=有点符合| 3=比较符合|4=非常符合。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六
指导语:请仔细阅读下面每一句话,根据您一贯行为和感受,判断这句话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您。答案无对错之分,请诚实地描述您自己。选择最符合的选项:0 = 非常不符合 | 1 = 不太符合 | 2 = 不确定| 3 = 比较符合 | 4 = 非常符合。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七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是关于您是否曾经有过故意伤害自己但目的不是为了自杀的行为。请您根据最近3个月至今为止的所有经历来回答。
最近3个月里,您是否有过以下自我伤害(非意外)行为?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八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旨在了解您从家人与朋友处获得的支持情况。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和第一反应作答。问卷没有对错之分,结果不会用于任何评判。请根据您对每个描述的同意程度,选择最合适的选项:1= 极不同意 | 2 = 不同意 | 3 = 有点不同意 | 4 = 不确定 | 5 = 有点同意 | 6 = 同意 |7 = 极同意。
指导语:请根据您最近3个月里,在学校(或与同学交往中)的真实经历,评估以下描述与您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按照第一反应诚实作答。选择最符合选项:1 = 从未发生 | 2 = 偶尔发生 | 3 = 经常发生 | 4 = 非常频繁。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适应调查问卷九
指导语:请根据您最近3个月的实际经历,为下列每一项事件进行勾选。如果该事件未发生,请在【未发生】一栏打勾(✓)。若事件已发生,请评估其负面影响程度,并勾选相应的一项。注意: 每项只能勾选一个答案。
同学,你好!
非常感谢你愿意花一些时间参与这项匿名问卷。
我们知道,成长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有时会产生一些非常消极、灰暗的想法。这些想法的强度也可能不一样:有时它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有时会变成一股难以控制的强烈冲动,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刻,会让人想要真的去实施。
我们希望能够深入地了解,在这些不同的阶段,分别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保护着你,帮助你一次次地渡过难关。你的分享,对我们理解和帮助遇到同样困境的青少年,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情境说明】
接下来的三个问题,会请你分别回忆三种不同程度的艰难时刻。它们就像三道关卡,我们想知道你是如何闯关的。如果某个情境你没有经历过,可以跳过。
问题一:第一道防线——当消极“意念”刚刚萌生时,是什么拉住了你?
回想一下,当那些消极念头刚刚萌生,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时(比如“活着好累”、“消失了就好了”),是什么人、什么事、或是什么“念想”,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值得留恋的地方,从而没有让这个念头继续变强?
【一些可能帮助你回忆的小提示,供参考】
1.人际的联结:想到了父母会伤心?舍不得某个好朋友?放不下自己的宠物?
2.未来的联结:想到还没实现的梦想?还没追完的剧或小说?还没去过的地方?
3.责任与意义:觉得自己还有责任要承担?觉得生命不该如此草草结束?
4.当下的联结:看到窗外的阳光、听到一首好听的歌,突然觉得世界还不错?
请你描述一下,在那个念头刚出现的阶段,是什么让你觉得“生活好像还值得”。
(请在此处填写你的回答,不限字数)
问题二:第二道防线——当消极“冲动”变得强烈时,是什么让你冷静下来?
有时候,这个念头会变得很强烈,成为一种冲动,感觉自己快要被它控制了。在那个时刻,你是如何运用自己的“理智”让自己冷静下来,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开,从而控制住这股冲动的?
1.理性的想法:对自己说“这只是一时的情绪,会过去的”、“不能这么蠢,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调节情绪的方法:去操场跑几圈?用冷水洗脸?听很燃的音乐?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3.主动的行为:找人倾诉(朋友、家人、老师)?疯狂做题、打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4.性格的力量:天生比较乐观?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觉得自己很勇敢,能扛过去?
请你描述一下,在与那股强烈冲动“对抗”时,你使用了哪些“方法”或“内在工具”。
问题三:第三道防线——当“尝试”的念头就在眼前时,是什么让你踩下紧急刹车?
在最危险的时刻,可能你已经准备好或者正要将想法付诸行动了。是什么让你在最后一刻踩下了“紧急刹aturation”,最终没有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1.对后果的否定:害怕给家人带去无法磨灭的伤害和非议?害怕吓到室友或发现你的人?
2.对行为的否定:觉得这种行为是懦弱的、错误的?或者单纯地害怕死亡本身?
3.对疼痛的恐惧:就是怕疼,下不了手?
4.对条件的否定:想用的方式找不到工具?或者实施的条件不具备?刚好被人打断了?
请你描述一下,在那个最最关键的时刻,是什么成为了阻止你的最后一道屏障。
您的分享坦诚而宝贵,充满了力量。这些信息将对我们的研究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再次记住,无论何时,当您需要帮助时,请一定向外界求助。这个世界、您的家人朋友、以及专业的心理服务,都随时准备着为您提供支持。
祝您一切顺利,愿您总能找到内心的光!
Evaluation object 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