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关于大学生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问卷
录音中...
问卷导语: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学术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相关问题的真实看法,所有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您的参与对本研究至关重要,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认知与态度(唯物史观与文化观)
*
1. (理论基础) 您如何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A. 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B.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应独立于传统文化
C. 两者可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吸收了传统文化精髓)
D. 说不清楚
*
2. (辩证看待) 在您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内容属于应被批判继承的“精华”,哪些属于应被摒弃的“糟粕”?(可多选)
【多选题】
精华部分: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修己慎独、见利思义
天人合一、自强不息
糟粕部分:
封建等级观念
男尊女卑思想
迷信宿命论
重人治轻法治
我认为难以简单区分精华与糟粕
*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您认为当前“国学热”、“汉服热”等传统文化现象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多选题】
A. 经济发展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国家政策倡导和文化自信建设的推动
C. 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
D. 商业资本和媒体炒作的结果
E. 其他
*
第二部分:实践参与与影响(实践论与矛盾分析)
*
4. (实践形式) 您通过哪些主要途径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多选)
【多选题】
A. 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通识课
B. 短视频、社交媒体(如B站、抖音、小红书)
C. 参加社团活动(如书画社、戏曲社、汉服社)
D. 阅读经典著作
E. 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
F. 几乎不主动接触
*
5. (主要矛盾)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您认为面临的最大困难或挑战是什么?
A. 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
B. 形式枯燥,内容难以理解,缺乏兴趣
C. 觉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实用性不强
D. 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平台
E. 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更大
*
6. (矛盾的特殊性)您认为高校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哪些不足?(可多选)
【多选题】
A. 内容偏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
B. 形式老旧,未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
C. 课程设置单一,未能与各专业学科有机结合
D.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引导不足,存在简单化倾向
E. 我认为做得很好,没有明显不足
第三部分: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
7.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您认为弘扬传统文化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如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国潮品牌)有何作用?
A. 能极大赋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B. 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经济价值
C. 经济发展主要靠科技和工业,传统文化作用有限
D. 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
8. (社会问题) 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思想能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如:道德失范、人际关系冷漠、生态环境破坏)提供智慧?
【多选题】
A.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 生态文明建设
B. “仁者爱人”、“天下为公”的伦理观 → 和谐社会构建
C. “知行合一”、“修身克己”的实践观 → 个人道德建设
D. 我认为传统文化对解决现代问题帮助不大
*
9. (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认为其主要意义在于?(可多选)
【多选题】
A.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抵御文化霸权
B. 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源泉)
C.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D. 作为一种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第四部分:深度思考与建议(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
*
10. (创新性发展) 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您更认同以下哪种方式?
A. 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如动漫、游戏、VR)重新演绎传统文化
B. 将传统文化精髓(如工匠精神、诚信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
C.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文化进行甄别、扬弃和发展
D. 保持原汁原味,不宜过度改造
*
11. (青年的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您认为自身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开放题) [请填写]
问卷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关于大学生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的调查问卷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