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红酸汤文化认同与产业升级调研

*
1. 您的年龄段是?
A. 18岁及以下
B. 19-35岁
C. 36-50岁
D. 51岁及以上
*
2. 您目前的长期居住地是?
A. 贵州省内
B. 中国其他省份
C. 海外
*
3. 您的身份是?(可多选)【多选题】
A. 本地居民
B. 外地游客
C. 餐饮/食品行业从业者
D. 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
E. 学生
F. 企业职员/公务员
G. 自由职业者
*
4. 您对贵州苗族红酸汤的了解程度是?
A. 非常了解,熟知其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
B. 比较了解,知道其基本特点和风味
C. 一般,听说过且品尝过,但不了解细节
D. 不了解,仅听说过名字
E. 完全没听说过
*
5. 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红酸汤?(可多选)【多选题】
A.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B. 微信(视频号、公众号、朋友圈)
C. 微博、小红书等内容社区
D. 亲友推荐
E. 线下餐饮体验
F. 文化节庆、旅游活动
G. 电视、新闻媒体报道
H. 电商平台(在购物时看到)
*
7. 您食用红酸汤的频率是?
A. 每周数次
B. 每月数次
C. 偶尔(如节假日或在外就餐时)
D. 从未食用过(若选此项,可跳至第10题)
*
9. 您更偏好哪种形式的红酸汤产品?(可多选)【多选题】
A. 传统火锅/菜肴(如酸汤鱼)
B. 瓶装/袋装发酵原汤
C. 方便食品(如酸汤粉、酸汤速食包)
D. 复合调味料(如酸汤酱)
E. 创新衍生品(如酸汤风味的零食、饮料)
F. 其他
*
11. 您认为红酸汤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A. 独特的风味体验
B. 健康的发酵食品属性
C. 深厚的文化背景与民族特色
D. 情感寄托与家乡/地域记忆
E. 经济价值与产业潜力
*
12. 您认为将红酸汤开发成文创产品或旅游体验项目(如研学工坊、DIY体验包)?
A. 非常支持,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好方法
B. 支持,但设计需精良,避免低质化和过度商业化
C. 谨慎支持,需确保传承人能真正受益并参与
D. 不太支持,担心商业化会损害其文化内涵
E. 反对,文化不应被商品化
*
14. 您认为哪些方式最有助于红酸汤文化的活态传承?(可多选)【多选题】
A. 家庭代际传承
B. 建立非遗传承人体系与工坊
C. 进入学校职业教育课程
D. 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进行数字化传播与保存
E. 与文旅结合,开发体验式旅游
F. 通过品牌故事进行营销传播
*
15. 您认为当前红酸汤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多选题】
A. 品牌杂乱,缺乏有影响力的领导品牌
B. 手工制作,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化难
C. 产品形态单一,创新不足
D. 文化故事讲得不好,对外知名度不够
E. 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
F. 产业链不完善,从原料到销售的协同不足
G. 其他
*
16. 如果红酸汤推出高端化、礼盒化的“非遗手作”产品,您的态度是?
A. 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认可其文化附加值
B. 可能会尝试,但取决于具体设计和价格
C. 与普通产品无异,不会为此多付钱
D. 反对,认为背离了其民间食品的本质
*
您是否支持将苗族红酸汤制作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强烈支持
支持
中立
无所谓
反对
*
17. 您认为红酸汤作为贵州多民族(如苗族、侗族、汉族等)共享的美食,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增强地域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如何?
A. 作用非常显著,是重要的情感和文化纽带
B. 作用较为显著,能增进相互了解
C. 作用一般,只是一种食物而已
D. 没有明显作用
E. 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18. 从长远看,您对苗族红酸汤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有何建议或期待?(开放题)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