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录音中...
*
您的性别:
男
女
*
您所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
3. 您的专业类别:
人文社科类(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
理工农医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医学等)
艺术体育类(如音乐、美术、设计、体育等)
其他
*
4. 您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长大约是:
少于2小时
2-4小时
4-6小时
6-8小时
8小时以上
第二部分:网络行为习惯(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
*
1. 您在网络上主要从事哪些活动?(可多选)
【多选题】
学习、查阅资料
社交(微信、微博、QQ等)
娱乐(刷短视频、看剧、听歌、玩游戏)
网络购物、消费
发表言论、评论、弹幕
获取新闻资讯
其他
*
2. 您在转发或评论网络信息(如微博、朋友圈、新闻)前,通常会:
仔细核实信息真伪和来源
粗略看一下,感觉可信就转
只看标题或图片吸引人就转
几乎不思考,随心所欲
几乎不转发或评论
*
3. 您是否曾在网络上泄露过他人的个人信息(如未经同意发布含他人照片、联系方式的内容)?
从未有过
无意中做过,没意识到是问题
知道不对,但觉得是小事而做过
经常这样做
*
4. 您是否有过以下行为?(可多选)
【多选题】
下载或分享过未授权的影视、音乐、软件资源
在论坛、评论区与他人发生激烈争吵或辱骂
使用过“网络爬虫”等工具批量抓取公开数据
发布过“吸睛”但未经证实的消息
以上均无
第三部分:法律认知水平(请选择您认为最符合的答案)
*
1. 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了解程度是?
非常了解,系统学习过
比较了解,知道主要内容
一般了解,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
不太了解,只知道名字
完全没听说过
*
题目
【多选题】
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辱骂、诽谤、人身攻击
未经允许,出售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如电话、身份证号)
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未经授权,上传或分享付费的学术论文、电子书、软件
擅自“翻墙”使用境外网络服务
不清楚以上哪些是违法行为
*
3. 如果遇到网络诈骗(如兼职刷单、假冒客服),您的第一反应是?
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向平台举报该账号
告知家人朋友,提醒他们注意
自认倒霉,删除信息
不确定该怎么办
*
4. 您是否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网络谣言”的定罪标准(如点击、转发次数达到一定量可构成犯罪)?
非常清楚
大致了解
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标准
完全不知道
第四部分:法律态度与意愿
*
1. 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整体如何?
非常强,都能依法上网
比较强,但存在个别问题
一般,很多人对法律一知半解
比较薄弱,侵权行为常见
非常薄弱,法律意识缺失严重
2. 您认为提升自身网络法律意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多选题】
保护自己,避免触犯法律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应付学校的考试和要求
觉得没什么必要
*
3. 您更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接受网络法治教育?(可多选)
【多选题】
思政课程中的专题讲解
法律专家、警官的专题讲座或讲座
真实的案例分析研讨会
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
通过新媒体(公众号、短视频)学习
自学相关法律条文
*
4. 如果您目睹了他人正在遭受网络暴力,您最可能怎么做?
主动发声制止,支持受害者
私下安慰和支持受害者
收集证据并向平台或有关部门举报
默默围观,不参与也不制止
害怕被牵连,迅速离开现场
第五部分:开放题(可选填)
*
1. 您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有何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