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高校科研诚信评价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同学:您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校科研人员与学生的科研诚信现状,为构建科学的科研诚信评价体系提供依据。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结合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
1.
您的身份是:
A. 高校教师(含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B. 在读研究生(硕士 / 博士)
C. 在读本科生(参与过科研项目)
D. 其他科研相关人员
*
2.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
3.
您所在的学科领域:
A. 工学
B. 理学
C. 文学
D. 管理学
E. 经济学
F. 医学
G. 农学
H. 教育学
I. 其他
*
4.
您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长:
A. 1 年及以下
B. 1-3 年
C. 3-5 年
D. 5 年以上
*
5.
您所在单位是否属于重点高校(985/211 / 双一流):
A. 是
B. 否
C. 不清楚
*
6.
您是否了解国家发布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科研诚信相关政策?
A. 非常了解,能准确说出核心条款
B. 了解,知道主要内容
C. 一般,仅听说过名称
D. 不了解,从未关注
*
7.
您认为以下哪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伪造实验数据或研究记录
B. 剽窃他人学术思想或成果
C. 按照规范引用文献并标注出处
D. 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同一成果
*
8.
您对 “科研诚信需贯穿科研全流程(申报、实施、成果发表)” 这一观点的认同度?
A. 完全认同
B. 基本认同
C. 不太认同
D. 完全不认同
*
9.
您是否接受过科研诚信相关的培训或教育(如课程、讲座、线上培训)?
A. 多次接受,内容系统全面
B. 接受过 1-2 次,有基础了解
C. 仅在入学 / 入职时简单了解过
D. 从未接受过
*
10.
您认为科研诚信教育对规范科研行为的作用?
A. 作用极大,能从根本上提升诚信意识
B. 作用较大,能减少不端行为
C. 作用一般,实际影响有限
D. 无作用,难以改变现有状况
*
11.
您对 “科研不端行为会被纳入科研诚信负面清单并公开” 的知晓程度?
A. 非常清楚,了解具体公示渠道
B. 基本清楚,知道会有负面记录
C. 不太清楚,仅听说过可能有处罚
D. 完全不清楚
*
12.
您认为科研诚信的核心内涵应包含哪些内容?(可多选)【多选题】
A. 实事求是,不篡改实验数据
B.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剽窃成果
C. 遵守科研项目申报规范,不提供虚假信息
D. 崇尚创新,不盲目跟风研究
E. 开放协作,不隐瞒关键研究信息
*
13.
您了解的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类型有哪些?(可多选)【多选题】
A. 图片伪造篡改(如论文图片重复使用)
B. 买卖论文、委托他人投稿
C. 虚假身份申报科研基金
D. 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
E. 从未了解过相关案例
*
14.
在科研项目申报时,您是否有过夸大项目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行为?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从未有
*
15.
在实验研究阶段,您是否有过选择性保留 “理想数据”、剔除 “异常数据” 的行为?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从未有
*
16.
撰写学术论文时,您是否有过不当署名(如挂名、遗漏实际贡献者)的行为?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从未有
*
17.
参与同行评议(如评审论文、项目)时,您是否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受个人关系影响?
A. 始终能做到
B. 基本能做到,偶尔受轻微影响
C. 难以做到,经常受人情因素干扰
D. 从未参与过同行评议
*
18.
发现他人存在科研不端行为时,您的第一反应是?
A. 主动向学校或相关部门举报
B. 私下提醒对方,不公开干预
C. 因担心麻烦,选择沉默
D. 不清楚如何处理
*
19.
在科研项目申请阶段,您认为常见的不端行为有哪些?(可多选)【多选题】
A. 夸大项目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B. 剽窃他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
C. 在项目申请书中提供虚假研究基础
D. 擅自标注未参与的基金项目
E. 变更申报主体却未按规定报备
*
20.
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您认为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违规操作?(可多选)【多选题】
A. 未经批准变更项目实施主体
B. 伪造实验样本及相关实验记录
C. 不当使用科研经费(如挪作他用)
D. 擅自调整研究方案却不报备
E. 隐瞒实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
21.
在科研成果发表阶段,您认为应避免哪些行为?(可多选)【多选题】
A. 不当署名(如挂名、侵占他人署名权)
B. 盲目追求论文数量,降低研究质量
C. 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
D. 虚报成果的应用价值
E. 不按要求提供论文原始数据
*
22.
您认为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
A. 科研评价 “重数量轻质量”(如唯论文、唯项目)
B. 科研诚信监管与惩处力度不足
C. 科研诚信教育流于形式
D. 学术氛围浮躁,功利化倾向严重
*
23.
您认为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最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A. 个人科研道德意识淡薄
B. 急于毕业、评职称,心态功利
C. 对科研不端后果认识不足
D. 学术能力不足,难以完成研究任务
*
24.
您认为当前高校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效率如何?
A. 很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B. 一般,部分案例处理周期较长
C. 较低,很多不端行为未被查处
D. 不清楚
*
25.
您认为以下哪些外部因素会影响科研人员的诚信行为?(可多选)【多选题】
A. 科研经费分配竞争激烈,压力大
B. 同行间不良竞争,存在 “跟风” 不端行为
C. 科研项目结题时间紧张,被迫 “凑成果”
D. 高校对科研诚信的宣传力度不足
E. 社会对科研人员的容错机制不完善
*
26.
您认为以下哪些内部因素会降低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可多选)【多选题】
A. 缺乏学术自律精神
B. 存在 “法不责众” 的侥幸心理
C. 对科研规范的学习不深入
D. 过度追求个人名利
E. 团队内部缺乏诚信监督
*
27.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能有效减少科研不端行为?(可多选)【多选题】
A. 建立科研诚信档案,记录个人诚信情况
B. 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如取消资格、公开通报)
C.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与创新
D. 增加科研过程监管(如数据溯源、中期检查)
E. 常态化开展科研诚信培训,覆盖师生
*
28.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的频率应如何设定?
A. 每年度评价 1 次
B. 每 2-3 年评价 1 次
C. 结合科研项目周期评价(如项目结题时)
D. 仅在出现诚信争议时评价
*
29.
您对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如数据、行为、评价)构建科研诚信评价模型” 的看法是?
A. 非常支持,能更全面客观评价
B. 基本支持,有一定可行性
C. 不太支持,操作难度大
D. 完全不支持,无实际意义
*
30.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结果的公示周期应为多久?
A. 长期公示,无期限限制
B. 公示 3-5 年,期满后可移除
C. 公示 1-2 年,视后续表现调整
D. 不建议公示,仅内部参考
*
31.
您认为高校科研诚信评价应包含哪些指标?(可多选)【多选题】
A. 科研项目申报的真实性
B. 实验数据与成果的可信度
C. 学术论文发表的规范性(如署名、引用)
D. 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E. 同行评议的公正性
F. 科研不端行为记录
*
32.
您支持将科研诚信评价结果与以下哪些事项挂钩?(可多选)【多选题】
A. 学生毕业、评奖评优
B. 教师评职称、申报项目
C. 科研团队申请经费、平台建设
D. 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资格
E. 不支持与任何事项挂钩
*
33.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过程中,哪些主体应参与?(可多选)【多选题】
A.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
B. 学术委员会 / 同行专家
C. 科研人员本人(自评)
D. 学生代表(针对学生群体)
E. 第三方专业机构
*
34.
您认为科研诚信评价模型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可多选)【多选题】
A.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的问题
B. 人为评价主观性强的问题
C. 评价结果与实际诚信表现脱节的问题
D. 评价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
E. 评价结果应用范围狭窄的问题
*
35.
您所在的科研团队 / 实验室是否经常讨论科研诚信话题?
A. 经常讨论,形成明确规范
B. 偶尔讨论(如遇到问题时)
C. 很少讨论,仅口头提醒
D. 从未讨论过
*
36.
您认为当前高校的科研诚信氛围如何?
A. 很好,大部分人能遵守诚信规范
B. 一般,多数人遵守,但存在少数不端行为
C. 较差,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未受重视
D. 不清楚,未关注
*
37.
您是否愿意主动向身边人(如同学、同事)宣传科研诚信知识?
A. 非常愿意,积极主动宣传
B. 愿意,若有机会会参与
C. 不太愿意,担心引起反感
D. 不愿意,与自己无关
*
38.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能改善高校科研诚信氛围?(可多选)【多选题】
A. 定期开展科研诚信警示教育案例分享
B. 建立科研团队诚信公约,强化内部约束
C. 表彰科研诚信先进个人 / 团队,树立榜样
D. 搭建科研诚信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
E. 鼓励科研人员主动披露轻微不端行为,给予改正机会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