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观众拓展现状调查问卷》

感谢您参与本次关于“苏州评弹观众拓展现状”的问卷调查。

本调查旨在了解观众对苏州评弹的认知、观看行为、内容偏好及参与方式,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苏州评弹的观众拓展策略提供参考。

本问卷为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如实作答。问卷大约耗时3—5分钟,答案无对错之分,再次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苏州评弹是以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分为“评话”和“弹词”两类,前者以说为主,后者以说唱结合为特点。)

*
1.您的性别:
*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
3.您的职业:
学生
音乐/艺术行业从业者
公务员/事业单位
企业职员
自由职业者
其他职业
退休人员
其他
*
4.您的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
大专/专科
本科
硕士及以上
*
5.您的居住地:
苏州市
江苏省内其他城市
长三角地区(非江苏省)
其他城市
海外
*
6.您是否能听懂苏州方言:
部分能
听不懂
*
7.您是否看过苏州评弹的演出?
看过现场演出
线上平台观看过
没看过但有计划尝试
暂无兴趣
*
8.您第一次了解苏州评弹的途径是?
亲友介绍
偶然路过书场/演出场所
广播/电视节目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等)
社交媒体(微博、小红书、公众号等)
影视剧/综艺节目
旅游时偶然接触
其他
*
9.您通常通过哪些渠道观看苏州评弹?最多选择3项】
线下书场/茶馆
剧院等其他线下演出场所
广播/电视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等)
社交媒体(微博、小红书、公众号等)
其他
*
10.您观看苏州评弹的频率是:
每周1次及以上
每月2-3次
每月1次
几个月一次
几乎不看
*
11.您更倾向于观看哪一类苏州评弹的演出?
演唱会(以演唱弹词开篇为主)
会书(由评话或弹词选回组成)
茶座开篇演出(以体验为主
中篇演出(2-3小时的演出时长,一整场演出讲述完整故事)
长篇演出(演出日程大约需要半个月)
无偏好/不了解
*
12.以下哪些因素影响您观看苏州评弹?最多选择3项】
演出内容(故事题材、唱腔)缺乏吸引力
吴语理解困难
演出时间安排不合适
演员知名度或水平不足
宣传推广不足,获取信息困难
票价或交通成本较高
周围朋友没有听评弹的习惯
传统演出形式单一
书场环境或设施老旧
其他
*
13.您认为苏州评弹在哪些方面的创新最有助于吸引更多观众?最多选择3项】
内容创新:故事题材更符合当下喜好(如融入现代元素、新编故事)
形式创新:演出形式多样化(如沉浸式、互动式、跨界合作、增加舞蹈/话剧元素)
科技融合:运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
传播辅助:提供多语种字幕或方言讲解
舒适体验:演出场所环境更舒适、现代化
营销策略:票价优惠(学生折扣等)、知名演员或KOL推荐
周边产品:推出周边文创产品(如盲盒、纪念品)
其他
*
14.您认为目前苏州评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宣传推广手段陈旧,覆盖面窄
演出内容与现代审美脱节
演员人才培养断层,年轻演员少
线上影响力不足,未能有效吸引年轻观众
缺乏创新,固守传统形式
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支持创新发展
吴语语言障碍导致受众受限
其他
*
15.您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渠道获取苏州评弹的相关信息?最多选择3项】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等)
社交媒体(微博、小红书、公众号、豆瓣等)
亲友/同事/社群推荐
线下演出场所/活动现场
旅游宣传资料
其他
*
16.对于线上评弹内容,您更偏好以下哪种形式?
制作精良的短视频(介绍历史、故事、唱腔技巧)
评弹演员的直播互动(表演、答疑、日常分享)
深度访谈或纪录片(幕后故事、名家介绍)
评弹演出的完整录播或精彩片段
播客或有声读物
社交媒体图文(如小红书探店、活动打卡)
其他
*
17.您更愿意通过哪种方式参与苏州评弹活动?最多选择3项】
参与线下互动演出(如观众点书、与演员交流)
参加评弹主题文化体验活动(如学唱、体验乐器、制作文创)
参与园林、古镇等特色场景的评弹表演和夜游活动
关注并参与线上直播、短视频互动(如留言、打赏、加入粉丝群)
购买评弹主题的创意文创产品
担任志愿者,协助评弹推广活动
其他
*
18.您对苏州评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