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研学旅行与小学劳动教育融合现状调查(教师篇)

尊敬的老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本次调查。本问卷旨在进一步了解X市研学旅行与小学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现状,为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策略。本次填写为匿名填写,问卷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作他用。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填写,感谢您的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您的性别是:

*
2.您的教龄:
A.5年以下
B.5-10年
C.11-20年
D.20年以上
*
3.您所在的学校区域:
A.城区学校
B.乡镇学校

部分:劳动教育和研学基础情况

*
1.您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熟悉程度是:
A.完全不了解(未接触过课程标准)
B.略知一二(了解 “十大劳动任务群” 等基础概念)
C.基本了解(熟悉十大劳动任务群及所在学段目标)
E.非常了解(能准确把握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
*
2.您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
注:独立课程指有固定课时、独立教案 / 评价,以劳动为核心目标,非零散劳动内容
A.否(在常规课程中穿插少量劳动内容)
B.计划开设(已列入学校课程规划,尚未实施)
C.是(1-6 年级均开设)
D.是(仅部分年级开设,如 3-6 年级开设)
*
3.(多选)您所在学校在研学旅行中已开展以下劳动任务群相关课程:【多选题】
A.清洁与卫生
B.整理与收纳
C.烹饪与营养
D.家电器具使用与维护
E.农业生产劳动(种植、养殖等)
F.传统工艺劳动(陶艺、编织、扎染等)
G.工业生产劳动(木工、金工、模型制作等)
H.新技术应用与体验(3D打印、无人机、人工智能等)
I.现代服务业劳动(消防员/外卖员/服务员等职业体验)
J.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
*
4.学校开展劳动研学的情况:
(注:劳动研学指研学中嵌入劳动任务,如种植、手工、公益服务等)
A.未开展
B.计划开展(尚未实施,但已规划)
C.偶尔开展(每学年 1 次及以下)
D.常规开展(每学期 2 -3次)
E.重点开展(每学期 3 次以上)
部分:研学旅行与小学劳动教育相融合情况

结合您近 1-2 年来在学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组织中的实际工作经验,请您基于日常教学观察、活动组织经历及真实感受选择您认为最合适的选项。
*
A  价值理念
1.我认为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是有必要的。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B 效果情况
2.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得到了提高。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3.学校/研学基地因地制宜开发相关活动资源进行的劳动研学活动效果很好。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C 融入方式与内容设计
4.劳动研学的 “融合方式”(如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校地协作等)有多种选择,不是单一固定的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5.在研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是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D 实施情况
6. 您有专业能力与足够精力组织劳动研学活动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7.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您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教学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8.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能获得深度体验(非 “走过场”)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9. 学生在劳动研学中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具体指导。
很不符合
很符合
E  保障情况
*
10.参与劳动研学的师资(含本校教师、基地导师)具备劳动教育相关专业能力(如会指导劳动技能、懂学段劳动目标)。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1.研学旅行中,有足够的劳动工具、设施设备来保证学生参与深度的劳动体验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2.研学旅行中,有足够的场地资源用于劳动教育(如种植区、手工室、公益服务场地)。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3. 学校 / 研学基地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对师生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以确保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的安全性。
很不符合
很符合

F  评价情况

*
14.会对劳动研学中学生的表现、作品成果、能力提升进行综合评价(如结合劳动技能、态度、成果整体判断)。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5.会对劳动研学中学生的表现、作品成果、能力提升进行过程评价(如关注劳动中的每一步表现,而非仅看最终结果)。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6.在劳动研学评价中,会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7.为更好地将研学旅行和小学劳动教育融合,您希望获得:【多选题】
A.劳动研学课程教案、活动手册等课程资源包
B.参加关于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融合设计的专项培训或观摩交流活动
C.学校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劳动研学活动的材料、耗材等经费保障
D.与优质的、课程成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长期合作
E.有更明确的指导文件和评价标准

       您在组织小学劳动研学时,是否遇到过具体困难?若有,可简单说明(例:缺乏专业劳动研学基地、师资不懂劳动技能);同时,您认为哪些方法能解决这些困难,或对优化劳动研学有其他建议。(例:希望教育局推荐优质基地、开展劳动技能实操培训)简单写 1-2 句或分点均可,感谢分享!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