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现状调查(教师版)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本校的实习教师,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研究,旨在了解相关实践的现状与效果。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并将严格保密。恳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基本信息收集
*
1.
您的性别是:
*
2.
您现在受聘的职称为:
正高级
高级
一级
二级
三级及以下
*
3.
您的教龄为:
5年及以下
6-15年
16年及以上
*
4.
您主要任教的年级段:
低年级(1-2年级)
中年级(3-4年级)
高年级(5-6年级)
关于课程与教学(实施层面)
*
5.
您认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得如何?
图文并茂,选材生动,很能吸引学生
内容较好,但呈现形式较为传统
内容偏重知识,趣味性不足
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
6.
您所教学科的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情况是?
含量丰富,且分布系统
有固定栏目或单元,但内容不多
零散分布,需要教师主动发掘
几乎没有明确涉及
*
7.

在您的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频率是?

经常
偶尔
从未
*
8.
您认为当前教材在传统文化内容的编排上,最主要的不足是?(请按主次顺序排列)
【排序题】
  • 内容陈旧,与现代社会和儿童生活脱节
  • 偏重知识记忆,缺乏实践和体验导向
  • 缺乏跨学科的整合设计
  • 呈现形式单一,缺乏视觉和互动吸引力
*
9.
您认为,在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发展的首要价值是?
增进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
辅助理解学科知识
培养道德品质
*
10.
您平常通过哪些方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按使用频次排序)【排序题】
  • 讲解相关知识背景(如作者生平、历史典故)
  • 开发或使用校本课程/教材
  • 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活动(如角色扮演、手工制作)
  • 在其他学科内容中寻找关联点进行渗透
  • 引导学生鉴赏与审美(如诗词意境、书画技法)
  • 主要要求学生背诵记忆
*
11.
您观察到学生对您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通常表现如何?
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互动
反应一般,与学习其他内容无异
兴趣不大,需要教师极力引导
表现出厌烦或抵触情绪
*
12.
您认为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教学时间紧张,难以安排
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缺乏成体系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难以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学校评价体系不关注此项工作
*
13.
您是否了解或曾与其他学科老师合作开展过传统文化主题的融合教学?
曾主动合作并共同设计过课程
有想法,但未找到合适机会实施
未曾合作,仅在本学科内进行
认为没有必要跨学科合作
关于活动与环境(参与层面)
*
14.
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节日庆典、非遗体验、经典诵读等)?
经常举办
偶尔举办
很少举办
从未举办
*
15.
您认为我校举办的哪类传统文化活动最能吸引学生?
动手体验型(如剪纸、包粽子)
艺术展演型(如戏曲欣赏、汉服走秀)
竞技比赛型(如诗词大会、知识竞赛)
讲座报告型
*
16.
在活动中,学生更多扮演的角色是?
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被动的观众和听众
协助教师的工作人员
视具体活动而定
*
17.
您认为学校目前开展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节日、非遗等)效果如何?
效果显著,学生兴趣浓厚,收获大
有一定效果
效果一般,组织和内容有待提升
不太了解
*
18.
您认为本校的校园环境(如走廊文化、教室布置、宣传栏等)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方面做得如何?
非常好,设计精心,育人氛围浓厚
比较好,有相关元素体现
一般,元素较少或设计单调
几乎没有体现
*
19.
您认为校园环境中的传统文化布置(如文化墙、展示品)与学生产生了怎样的互动?
学生经常驻足观看、讨论
学生偶尔会看,但很少深入探究
学生基本视而不见,已成背景
不清楚学生的关注情况
*
20.
您认为我校的传统文化环境布置是否需要更新或加强?
非常需要,现有内容陈旧单一
有必要,可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目前挺好,维持现状即可
不重要,无需投入过多精力
总体看法与建议(认知层面)
*
21.
总体来看,您认为当前学校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整体效果如何?
成效显著,已形成特色
有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
刚刚起步,效果尚不明显
流于形式,效果甚微
*
22.
您认为当前推进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请排序)【排序题】
  • 教学时间与进度的压力
  • 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局限
  • 缺乏系统的教学资源和培训
  • 难以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
  • 学校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缺失
*
23.
您认为,要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最应优先投入的是?
开发或引入优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包
组织针对性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
提供更多的课时保障与政策激励
聘请校外专家或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