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更好地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升思政课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结果仅用于培训规划,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填写。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填写说明:  请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上打“√”(单选或多选),或在横线上填写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 您的性别:
*
2. 您的年龄段:
25岁及以下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
3. 您的最高学历:
专科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其他:
*
4. 您的专业背景(可多选):【多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哲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社科
教育学/心理学
其他专业:
*
5. 您的教龄:
3年及以下
4-10年
11-20年
21年及以上
*
6. 您的职称:
未定级
初级(助理讲师/三级教师)
中级(讲师/二级教师)
副高级(高级讲师/一级教师)
正高级(正高级讲师/正高级教师)
*
7. 您目前主要教授的思政课程是(可多选):【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哲学与人生
职业道德与法治
时事政策教育
其他:
第二部分:教学现状与挑战
*
8. 您认为目前教学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请选择最重要的1-3项)多选:【多选题】
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难以联系中职学生实际和未来职业发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有困难
对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准,引导效果不佳
教学资源匮乏(如案例、视频、实践基地等)
考核评价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真实素养提升
教学研究能力和时间不足
其他:
*
9. 您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时,主要困难在于:
理论深度把握不准
难以找到贴近中职生的生活化、职业化案例
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清
难以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和项目
其他:
*
10.您认为中职思政课区别于普通高中思政课的最显著特点是(可多选):【多选题】
更强调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养
更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际
更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体验
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差异更大
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要求更高
其他:
第三部分:培训需求与期望
*
11.您最希望通过培训提升以下哪些方面的能力?(请选择最迫切的3-5项)【多选题】
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时事政策解读深度
教学设计与实施:
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议题式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如智慧课堂、VR/AR等)
课程思政能力: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协同
学生研究与引导:
中职生心理特点分析、思想动态把握、有效沟通与引导技巧、价值观塑造策略
实践教学能力:
设计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企业参观、劳模工匠进课堂等活动
教学评价能力:
设计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方案,科学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科研能力:
教学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申报
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精准把握中职思政教材重难点,创造性使用教材
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专题教学能力
法治教育专题教学能力
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其他:
*
12.您对以下哪些培训内容主题最感兴趣?(请选择最感兴趣的3-5项)【多选题】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如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深度解读
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分析及其融入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教学实践
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及其蕴含的思政元素
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如网络依赖、职业迷茫、人际关系等)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与案例
法治观念培养与典型案例教学
信息技术(AI、大数据、元宇宙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与实践
优秀思政课教学案例(特别是中职)分享与剖析
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与职业认同感提升
其他:
*
13.您最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是(请选择最偏好的1-3项)多选:【多选题】
专题讲座/报告(专家引领)
名师示范课观摩与研讨
工作坊/实操训练(如教学设计、信息化工具使用)
案例分析与研讨(围绕真实教学问题)
同行经验分享与交流沙龙
企业/行业实地考察与交流
线上直播/录播课程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
课题研究指导
其他:
*
14.您认为一次集中培训的理想时长是:
半天
1天
2-3天
4-7天
一周以上(如寒暑假)
*
15.您更倾向于在什么时间参加培训?(可多选)【多选题】
工作日(调课参加)
周末
寒暑假
线上碎片化时间学习
*
16.您对培训讲师/专家的期望是(可多选):【多选题】
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理论高度)
教研机构资深教研员(教学指导)
一线优秀思政课名师(实践经验)
行业企业劳模、工匠、技术能手(职业精神)
心理、法律、生涯规划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教育技术专家
其他:
第四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程问题
*
17.您所在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形式:(单选)
A、独立必修课
B、融入德育课(如《职业道德与法治》)
C、专题讲座制
D、其他
*
18.您所在学校《形势与政策》课使用的教材是? (单选)
A. 使用校本教材
B. 使用《时事报告(职教版)》
C. 无教材,专题教学
D.其他(请说明)
*
19.您所在学校每学期形策教学课时数为?(单选)
A、4课时以下
B、4-6课时
C、7-8课时
D、超8课时
*
20.您所教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兴趣度如何?
A、普遍积极
B、部分有兴趣
C、多数被动
D、普遍消极
*
21.您主要采用的教学形式有哪些?(多选)【多选题】
A 、讲授式教学
B、案例分析法
C、小组讨论/辩论
D、主题演讲/汇报
E、多媒体视频教学
F、校外实践(参观、调研)
G、线上平台(学习通/云班课等)
H、其他:
*
22.您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来源是?(多选)【多选题】
A、教育部课件
B、校本教材
C、新闻时政平台(如学习强国)
D、自制课件
E、 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F、其他:
*
23.您认为中职生最需要强化的基础认知能力是?(多选)【多选题】
A. 政策术语准确复述
B. 时政新闻要素提取
C. 法规条文情境匹配
D. 数据图表简单解读
E. 国际事件时空定位
*
24. 2025年春季学期,您讲授的核心专题包括?(多选)【多选题】
A、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B、中国经济航船稳健前行
C、谱写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新篇章
D、让就业之路更畅通
E、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
F、其他:
*
25.当前课程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多选)【多选题】
A、 期末笔试
B、学习报告/论文
C、课堂表现积分
D、小组项目成果
E、实践报告
F、无固定评价
*
26. 你认为中职形策课教学最大挑战是?
A. 课时不足
B. 学生兴趣低
C. 教材理解难度大
D. 缺乏实践资源
E. 评价机制不合理
F.其他(请说明)
*
27.您观察到中职生与高职生在《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中表现出的主要差异是?()【多选题】
A. 中职生更需直观案例,高职生能接受理论分析
B. 中职生对职业政策兴趣更高,高职生关注宏观发展
C. 中职生互动积极性依赖活动形式,高职生自主讨论能力更强
D. 中职生对时事热点的持续关注度较低
E. 高职生更易理解政策与个人发展的关联性
F. 其他(请注明)
*
28.您认为高职阶段应在中职基础上重点强化哪些能力?()【多选题】
A. 政策对产业链的影响分析
B. 行业趋势预判与职业规划能力
C. 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理解能力
D. 依法维权与合规从业的实务能力
E. 社会调研与政策建议能力
F. 其他(请注明)
*
29.您认为高职阶段相比中职阶段形策课应显著提升的教学内容是?(多选)【多选题】
A. 国家战略的产业影响分析
B. 政策法规的立法背景解读
C. 国际形势的多维度研判
D. 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E. 地方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
30、您认为高职阶段形策课应新增加哪些能力培养目标?(多选)【多选题】
A. 撰写政策分析微报告
B. 设计行业政策实施路径图
C. 比较中外产业政策差异
D. 组织政策宣讲社区活动
E. 评估政策对技术升级的影响
*
31、您认为以下能反映能力进阶的考核指标是?(多选)【多选题】
A. 政策要点复述完整度(中职)→ 政策漏洞发现能力(高职)
B. 案例匹配准确率(中职)→ 案例解决方案可行性(高职)
C. 时事评论条理性(中职)→ 评论观点创新性(高职)
D. 法规条款记忆量(中职)→ 条款修订建议价值(高职)
E. 数据读取正确率(中职)→ 数据预测模型精度(高职)
*
32.您对优化中职形策课有什么建议?
第五部分:开放性问题
*
33.除了以上提到的,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是当前思政课教师特别需要培训支持的?
*
34.您对以往参加的思政课教师培训有哪些主要意见或建议?
*
35.您对本次培训(或未来系列培训)的具体期望或建议: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衷心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问卷!您的反馈将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