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调查问卷

尊敬的上海建工集团员工:

您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集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实际情况、现存困境及优化需求,问卷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您的真实反馈对研究至关重要。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勾选或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
一、基本信息
1.您的身份:
集团/子公司党委负责人
集团/子公司人力资源/党务工作者
子公司/项目部中层管理人员
技术研发人才(如工程师、研发人员)
项目管理人才(如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
技能型人才(如技师、特种作业人员)
青年人才(入职5年及以内)
*
2. 您所在单位类型:
集团总部
工程施工类子公司
设计研发类子公司
项目现场(如住宅/市政/海外项目)
*
3. 您的工作年限:
1-3年
4-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
二、“管宏观”维度现状与困境调查
1.您认为集团人才战略规划(如智能建造、绿色建筑人才培养)与重大项目布局(如长三角一体化、海外基建)的适配性如何?
完全适配
基本适配
一般
适配性差
不清楚
*
2. 您认为集团在调配不同单位/项目(如总部与子公司、国内与海外项目)人才时,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非常合理
比较合理
一般
不合理
不清楚
*
3. 您是否认为集团存在“人才战略规划与业务推进‘两张皮’”现象?
明显存在
偶尔存在
不存在
不清楚
*
4. 您是否认为集团“动态调整人才机制缺失”(如人才供需变化后,调配/培养政策未及时跟进)?
明显缺失
部分缺失
不缺失
不清楚
*
三、“管政策”维度现状与困境调查
1. 您认为集团针对不同人才群体(技术/管理/技能型)的专项政策(如科研补贴、绩效激励、技能晋升)差异化程度如何?
非常差异化
比较差异化
一般
同质化严重
不清楚
*
2. 您对集团人才政策(如人才引进补贴、职称评审办法)的知晓度如何?
完全知晓
知晓大部分
知晓少量
完全不知晓
*
3. 您是否认为集团人才政策存在“分类指导缺位”问题(如同一政策套用不同人才群体,未满足个性化需求)?
明显存在
偶尔存在
不存在
不清楚
*
4. 您是否认为集团“激励机制结构性失衡”(如不同类型人才激励差距不合理、重短期业绩轻长期贡献)?
明显失衡
部分失衡
不失衡
不清楚
*
四、“管协调”维度现状与困境调查
1. 您认为集团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统筹跨部门/跨项目人才协作(如技术攻关、应急项目支援)时,运作效率如何?
非常高效
比较高效
一般
效率低下
不清楚
*
2. 您参与跨单位人才协作(如联合攻关、人才支援)时,信息沟通的顺畅性如何?
非常顺畅
比较顺畅
一般
不顺畅
未参与过
*
3. 您是否认为集团存在“跨部门协同‘蜂窝状’割裂”问题(如子公司/部门因利益不愿放行人才、协作权责模糊)?
明显存在
偶尔存在
不存在
不清楚
*
4. 您认为跨部门人才协作中最突出的障碍是(可多选):【多选题】
人才调配审批流程长
协作成果归属/利益分配不明确
缺乏对支援单位的补偿机制
其他:
*
五、“管服务”维度现状与困境调查
1. 您认为集团“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如线上服务入口、线下服务窗口)在满足建筑人才特殊需求(驻场生活保障、异地子女入学、职业健康)方面,覆盖度如何?
完全覆盖
基本覆盖
部分覆盖
未覆盖
未使用过
*
2. 您对集团开展的人才关怀活动(如家属探访、心理健康疏导、职业培训)的满意度如何?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未参与过
*
3. 您是否认为集团“服务平台功能不完善”(如响应慢、功能单一、操作繁琐)?
明显不完善
部分不完善
完善
不清楚
*
4. 您认为集团人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多选题】
服务脱离项目一线实际需求
反馈机制滞后(问题提交后无回应)
关怀活动形式化(无实际帮助)
其他:
*
六、困境成因与优化需求调查
1. 您认为集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存在困境,最主要的思想观念因素是(可多选):
最少选择1项】
部分领导对人才工作“重业务轻人才”
对“四管”内涵理解不深(如过度干预微观管理)
对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特点认知不足
其他:
*
2. 您认为最主要的管理体制因素是(可多选):最少选择1项】
党委人才决策与业务决策衔接不畅
子公司人才管理权限不足
监督考核与人才工作成效脱钩
其他:
*
3. 针对“四管”优化,您最迫切的需求是(可多选):【多选题】
管宏观:建立项目人才需求动态监测机制
管政策:细化技术/技能人才专项激励政策
管协调:简化跨单位人才调配流程
管服务:增加驻场人才生活保障服务
其他:
*
4. 您对集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还有其他建议吗?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问卷填写完成后,请直接提交。如有疑问,可联系调研人员。
联系方式:13336839170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