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调研

尊敬的老师,您好!

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我们正致力于探索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 Teaching System)六轴协作机器人3D打印机 这三项创新技术如何协同融合,共同服务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我们设想: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 Teaching System作为智能中枢,六轴协作机器人负责执行精细的物理操作任务,3D打印机负责快速制作所需的实体模型或工具。三者可以协同工作(AI+机器人+3D打印),也可以灵活组合(如AI+机器人 或 AI+3D打印)服务于教学(模块可单独拆卸)。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 (AI Teaching System): 指服务于教学场景的AI工具/平台,具备智能备课、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推荐、自动化测评、实验/创作指令生成、虚拟助手等功能,作为整个智能教学活动的“大脑”。

六轴协作机器人: 一种安全、灵活、可编程的机械臂,能根据AI系统的指令执行抓取、搬运、组装、绘画、实验操作等精细物理任务,是AI意图的“执行者”。

3D打印机:根据AI系统或师生设计的模型,快速制作实体教具、模型、零件等,是AI创意的“实体化工具”。

本问卷旨在了解您作为学科教师,对这些技术单独、特别是不同组合形式在您学科中的应用潜力、价值与挑战:

1.具体应用场景设想

2.潜在教学价值

3.您关心的实施挑战与需求

您的宝贵意见将帮助我们设计更符合教学实际、更具价值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和配套支持。问卷匿名,大约需要12-15分钟完成。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用于分析学科差异)
*
1.
您所在的学科:
*
2.
您对以下技术的熟悉程度如何?(请在每行勾选)
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一般了解听说过但不了解完全没听说过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 (AI)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 (AI)
六轴协作机器人
六轴协作机器人
3D打印机
3D打印机
第二部分:“AI + 机器人 + 3D打印”协同应用潜力调研 (聚焦您的学科)
*
3.
在您教授的课程中,您认为“AI教学系统 + 六轴机器人 + 3D打印机”三者协同,最有可能在哪些教学环节或内容上发挥作用?(想象AI是“大脑”发指令,机器人和打印机是“手”来执行)【多选题】
实验探索小助手: AI设计实验步骤 → 机器人动手操作(如倒试剂、测数据)→ 3D打印特制工具
例:生物课上,AI策划植物生长实验,机器人自动浇水测量,3D打印特殊花盆
动态模型剧场: AI编剧本 → 3D打印道具/角色 → 机器人表演动态场景
例:历史课上,AI还原“丝绸之路”,3D打印商队骆驼,机器人推动货物演示贸易过程
个性化创作工坊: AI分析学生特点 → 设计专属任务 → 机器人帮学生制作 → 3D打印成品
例:美术课上,AI推荐剪纸风格,机器人辅助剪复杂图案,3D打印立体画框
创意设计孵化器: AI帮学生优化想法 → 3D打印模型 → 机器人测试改进
例:劳技课上,AI改进笔筒设计,3D打印样品,机器人测试承重
学生指挥中心: 学生指挥AI → 控制机器人和打印机完成项目
例:班会课上,学生编程让机器人用3D打印机打印奖牌,AI自动写颁奖词
虚实结合体验馆: AI生成虚拟世界 → 机器人操作3D实体模型互动
例:语文课上,AI生成《西游记》火焰山视频,机器人操作3D打印芭蕉扇“灭火”
教学贴心帮手: AI自动出题/改作业 → 机器人发材料 → 3D打印教具
例:英语课上,AI生成单词卡片,3D打印单词卡片,机器人分发
其他 (请说明)
目前很难想到在我的学科中有明确的三者协同应用场景
*
4.
针对您在第3题中选择的应用方向(或您补充的方向),请描述一个您设想的、具体的“AI + 机器人 + 3D打印”协同教学场景或项目示例

例如 - 生物老师:AI分析学生提出的细胞模型设计方案,指出结构合理性并优化;控制机器人精确抓取不同颜色的3D打印细胞器模块进行组装;学生观察实体模型并修正设计,AI再指导打印新版。物理老师:AI根据学生设定的参数模拟桥梁受力,生成优化建议和关键部件图纸;3D打印部件;学生组装;AI控制机器人进行不同压力测试并收集数据。语文/历史老师:AI生成特定历史场景描述和关键道具需求;学生设计道具;3D打印;AI控制机器人操纵道具进行场景片段演绎。
*
5.
您认为在您的学科中引入这种“AI + 机器人 + 3D打印”协同模式,最可能带来哪些教学价值?【多选题】
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和个性化水平 (AI自动化处理、精准适配)
将高度抽象、复杂或微观/宏观概念动态化、实体化、可交互化 (三者结合实现)
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度和创造力 (智能化、实体化、可操作的体验)
安全、高效地完成传统难以实现的复杂实验、操作或模拟
深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和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 (涉及AI逻辑、控制、设计、制造全流程)
提供即时、智能的学情反馈与学习路径调整 (AI核心价值)
促进深度的人机协作体验,理解未来工作模式
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负担,聚焦高阶教学指导 (AI辅助)
其他(请说明)
*
6.
对于在您的学科中使用这种“AI + 机器人 + 3D打印”协同模式,您最主要的顾虑或挑战是什么?(请选择您认为的TOP3)【多选题】
其他 (请说明)
学生安全风险 (机器人操作、3D打印高温/材料、AI误判)
担心削弱教师的核心作用或师生互动
对学科核心知识学习的直接促进效果不明确/投入产出比低
AI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伦理问题令人担忧 (如评分、推荐)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AI需处理大量教学和学生数据)
与现有课程体系、课时安排、评价标准严重脱节
缺乏成熟的、学科适配的协同教学模式与案例
系统集成与维护困难,稳定性风险大
技术复杂度高,教师学习与掌握门槛过高
整体系统成本极其高昂

第三部分:核心组合应用潜力调研以下问题将聚焦于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六轴协作机器人3D打印机两两组合应用场景。请根据您学科的特点,分别思考这两种组合的潜力

*
7.
在您教授的课程中,您认为 “AI教学系统 + 六轴协作机器人” (不含3D打印) 组合最有可能在哪些教学环节或内容上发挥作用?【多选题】
目前很难想到在我的学科中有明确的“AI+机器人”应用场景
其他 (请说明)
自动化艺术表演/创作: AI生成创作指令(如绘画路径、舞蹈动作),机器人执笔或身体执行。
智能物流与辅助: AI调度机器人完成教室内的材料分发、设备归位等辅助任务。
编程与自动化实践载体: 学生学习通过编程让AI控制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链。
动态演示与模拟: AI生成动态指令,机器人操控模型演示抽象概念(如物理运动、生物行为、历史场景)。
互动教学助手: AI驱动机器人进行个性化问答互动、游戏化学习、动作模仿教学。
智能实验操作与数据采集: AI设计/控制实验流程,机器人执行高精度/重复/危险操作,AI实时分析数据。
*
8.
在您教授的课程中,您认为 “AI教学系统 + 3D打印机” (不含机器人) 组合最有可能在哪些教学环节或内容上发挥作用?【多选题】
目前很难想到在我的学科中有明确的“AI+3D打印”应用场景
其他 (请说明)
自动化报告/成果物生成: AI总结学习成果或项目报告,并附上关键结论的3D可视化模型文件供打印。
个性化学习材料定制: AI分析学生水平/兴趣,生成定制化的练习模型(如拼图、教具)、学习支架或奖励物品。
数据智能可视化: AI将复杂数据集转化为可理解的、可触摸的3D模型设计。
AI辅助创意设计实现: AI提供设计建议、优化方案或生成基础模型,学生修改后打印实体作品(艺术、工程、文物复原等)。
智能教具/模型生成: AI根据教学需求或学生问题,自动生成并优化可打印的教具、模型设计文件(如分子、几何体、器官、地形)。
*
9.
针对您在Q7或Q8中选择的应用方向,请简要描述一个您设想的、具体的“AI + 机器人” 或 “AI + 3D打印” 教学场景示例(请注明您描述的是哪种组合)
  • 例如 - “AI+机器人”场景(物理):AI根据教学目标自动生成不同参数的斜面实验方案,控制机器人小车精确调整斜面角度、释放小车并记录时间和距离数据,实时绘制图表分析摩擦系数。

  • 例如 - “AI+3D打印”场景(地理):学生输入本地降雨量数据,AI分析并建议打印一个比例精确的、分层着色的地形模型,直观显示不同区域的洪涝风险。

*
10.
您认为在您的学科中,引入“AI+机器人”组合可能带来哪些独特的教学价值?(请选择您认为的TOP3)【多选题】
将动态过程/抽象概念自动化、可视化
实现高精度、可重复或危险的物理操作
提供高度互动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深度培养编程、控制与自动化思维
深度培养设计思维与空间创造力
显著提升实验/探究效率与数据可靠性
减轻教师准备特定教具/实验的负担
*
11.
您认为在您的学科中,引入“AI+3D打印”组合可能带来哪些独特的教学价值?(请选择您认为的TOP3)【多选题】
将动态过程/抽象概念自动化、可视化
快速生成个性化、复杂的实体模型/教具
提供高度互动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深度培养设计思维与空间创造力
支持基于真实数据的可视化与模型迭代
减轻教师准备特定教具/实验的负担
*
12.
对于在您的学科中应用以下组合,您最主要的顾虑或挑战是什么?(请选择您认为的TOP5)【多选题】
组合成本高昂
技术复杂,教师学习使用门槛高
系统/设备维护困难,稳定性差
与现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难以融合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案例
AI决策的透明度、公平性、伦理问题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对学科核心知识学习的直接促进效果不明确
学生安全风险 (机器人操作/打印过程)
打印耗时过长,影响课堂节奏 (仅3D打印)
其他 (请说明)

第四部分:综合需求与支持 (强化对AI及协同的支持需求)

*
13.
如果学校计划引入“AI教学系统 + 六轴机器人 + 3D打印机”用于教学,您认为以下支持中哪些对您成功应用至关重要?【多选题】
系统化的、分层次的教师培训:
    • AI工具使用与教学融合

    • 机器人/3D打印机操作维护

    • 三者协同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案例实践

    • 数据安全与AI伦理

丰富的、学科导向的“协同应用”教案库、项目案例库和资源包
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持团队 (解决AI、机器人、打印机及系统集成问题)
充足的预算保障 (设备购置、维护、耗材、软件订阅、更新)
跨学科教师协作共同体与分享平台
课程体系与课时安排的配套改革 (为复杂项目留出充足时间)
校领导的强力支持与清晰的实施规划
明确的技术应用效果评估方法与工具
学生基础技能培训 (如编程思维、简单建模、人机协作概念)
其他 (请说明)
*
14.
您是否愿意在未来的教学中尝试使用这种“AI + 机器人 + 3D打印”协同技术(即使目前不熟悉)?
非常愿意尝试,看好其前景
在获得充分、持续的培训和支持后愿意尝试
持观望态度,需要看到更多成功案例和明确效益
目前兴趣不大,更关注传统教学方法
完全不感兴趣或认为不必要
*
15.
您对“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 六轴协作机器人 + 3D打印机”在您学科教学中的协同应用,还有哪些具体的想法、建议或担忧?

结束语

再次衷心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完成这份具有前瞻性的问卷!您关于智能技术协同应用的深刻见解,将为我们构建更有效、更创新的未来课堂提供关键指引。祝您工作顺利!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