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上海高中生小组任务分配与学习效果调查
录音中...
同学你好!本问卷关注研究小组任务中的分配机制,答案无对错,匿名填写,仅用于课题研究。感谢你的真实反馈!
*
1.
你的性别:
男
女
*
2.
你的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
3.
你平均每学期参与的小组任务次数是?
1-2次
3-5次
6次以上
*
4.
你参与的小组任务内容通常是?
【多选题】
学科活动
课题研究
社团活动
班级或学校活动
其他(需注明)
*
5.
目前小组任务的分组方式主要是?(可多选)
【多选题】
教师指定
自由组队
抽签决定
按成绩分层
其他(需注明)
*
6.
小组任务中角色分配通常由谁决定?
教师分配
组长分配
组员协商
随机分配
*
7.
你通常在小组成员中的角色是:
组织者
执行者
协调者
旁观者
*
8.
任务分配偏好测量(请根据你的真实想法打分,1=完全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不确定,4=基本同意,5=完全同意)
1
2
3
4
5
我更喜欢由老师或组长直接分配任务,而非自主协商。
我更喜欢由老师或组长直接分配任务,而非自主协商。
小组任务应按成员特长分配(如擅长写作的同学负责撰写报告)。
小组任务应按成员特长分配(如擅长写作的同学负责撰写报告)。
即使任务枯燥,我也愿意接受公平轮换分工。
即使任务枯燥,我也愿意接受公平轮换分工。
我会主动承担更难的任务,即使这可能导致工作量增加。
我会主动承担更难的任务,即使这可能导致工作量增加。
任务分工应完全平等(如每人完成等量内容)。
任务分工应完全平等(如每人完成等量内容)。
*
9.
请参考最近一次经历的小组任务分配,就你对以下陈述的认可度打分(1-5分,1为最低)
1
2
3
4
5
任务分配方式影响了我的参与积极性。
任务分配方式影响了我的参与积极性。
分工明确的小组更少出现“搭便车”现象。
分工明确的小组更少出现“搭便车”现象。
通过承担不同任务,我学习到了新技能。
通过承担不同任务,我学习到了新技能。
合理的任务分配往往为我带来舒适的合作氛围。
合理的任务分配往往为我带来舒适的合作氛围。
我希望得知明确的任务分配原则(如能力,经验,时间,地点)。
我希望得知明确的任务分配原则(如能力,经验,时间,地点)。
我通常对小组的分工结果感到满意。
我通常对小组的分工结果感到满意。
*
10.
通过小组任务是否让你更清楚自身的学习短板以及提升空间?
是
否
不确定
*
11.
小组任务是否提升了你的以下能力?(1-5分,1为最低)
1
2
3
4
5
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自主决策能力
自主决策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跨学科整合能力
跨学科整合能力
*
12.
小组任务对你整体学习动力的影响是?
显著降低
略有降低
没有影响
略有提升
显著提升
*
13.
如果采用"任务认领制"(成员自主选择任务模块),你的接受度是?
完全不接受
不太接受
一般
愿意尝试
非常支持
*
14.
你希望任务分配采用哪种方式?(可多选)
【多选题】
教师主导
学生自选+教师调整
轮换制
其他(请注明)
*
15.
你认为最理想的分配依据是?
兴趣特长
成绩互补
性格搭配
随机组合
其他(请注明)
*
16.
以下优化措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排序题)
【排序题】
明确个人责任与评分标准
增加实时阶段性进度反馈
引入同伴互评机制
保证任务分配后的资源支持与互助
*
17.
分层任务中挑战性目标(如B层→A层跃迁)对你的学习驱动力影响?
强烈激励
感到适度压力
焦虑抗拒
*
18.
承担小组角色是否增强你的责任意识?
显著增强
略有提升
无影响
*
19.
与能力/兴趣差异大的组员合作,是否拓展了你的包容性思维?
极大拓展
有限拓展
无帮助
*
20.
当不同学习能力/兴趣方向的组员混合组队时,能否实现能力互补?
高度互补
部分互补
各自运作,难以互补
*
21.
当小组任务出现分歧时,你如何推动建设性解决?
高效化解
勉强妥协
坚持己见
回避冲突
*
22.
小组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否激发了你的学习/创造欲望?
强烈激发并持续
短暂激发
无感
*
23.
通过小组任务学习,对你明确未来专业兴趣方向是否有所帮助?
明确聚焦
排除选项
无帮助
*
24.
你希望未来参与更多的小组学习任务吗?
非常愿意
愿意
无所谓
不愿意
25.
你对小组任务学习有何其他建议?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上海高中生小组任务分配与学习效果调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