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教学调查,旨在了解“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现状。您的真知灼见至关重要。本问卷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整体分析,敬请放心作答。感谢您的宝贵时间与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 您的教龄是? 【单选题】
A. 5年及以下
B. 6-10年
C. 11-15年
D. 15年以上
*
2. 您目前任教的主要年级是? 【单选题】
A. 七年级
B. 八年级
C. 九年级
*
3. 您对“生本课堂”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解程度是? 【单选题】
A. 非常了解,能清晰阐述并实践
B. 比较了解,大致清楚如何操作
C. 一般了解,但具体实施存在困惑
D. 不太了解
*
4. 在您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讨论和表达的时间约占? 【单选题】
A. 70%以上(学生主导)
B. 50%左右(师生均衡)
C. 30%左右(教师主导)
D. 几乎由教师讲授
*
5. 在“生本”环境下,您主要依据哪些表现来识别有数学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 【多选题】
A. 解题思路独特,常有不拘一格的“妙解”
B. 好奇心强,能主动提出深层次、有挑战性的问题
C. 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出色的领导力或协作探究精神
D. 具备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和自主钻研精神
E. 知识迁移能力强,能灵活连接不同知识点甚至跨学科内容
F. 常规考试成绩持续优异
*
6. 为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思维,您最常采用哪些体现“生本”理念的教学策略?() 【多选题】
A. 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变式训练或课堂辩论
B. 实施项目式学习(PBL)或任务驱动,让学生团队合作解决真实问题
C. 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并展示成果
D.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或组织讨论
E. 引入数学史、数学哲学或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视野
F. 其他
*
7. 您会为这些学生提供哪些额外的“生本”学习支持?() 【多选题】
A. 推荐拓展性阅读材料(数学名著、杂志、科普读物等)
B. 提供线上优质课程/学习平台资源,支持其个性化学习
C. 组织或指导其参加数学社团、兴趣小组、学科竞赛
D. 实行“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深度答疑
E. 鼓励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展示成果
F. 几乎没有额外支持
*
8. 在“生本”视角下,您认为评价拔尖学生成长的最重要指标是什么?() 【多选题】
A. 提出和定义新问题的能力
B. 数学思维的深度、严谨性与创造性
C. 自主学习、管理与持续探索的毅力
D. 在团队合作探究中的贡献与影响力
E. 将数学知识创造性应用于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
F. 竞赛获奖等级和数量
*
9. 在践行“生本”培养拔尖人才的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挑战是?() 【多选题】
A. 教学时间与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全体学生与个体深度培养
B.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
C. 自身在高等数学或创新思维方法论方面知识储备有待加强
D. 缺乏系统性的“生本”培优课程资源与案例参考
E. 学校评价体系(如升学率)压力大,与改革理念存在冲突
F. 班级规模过大,难以有效组织活动和关注每个学生
G. 其他
*
10. 总体来看,您认为目前的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效果如何? 【单选题】
A. 效果显著,学生变化肉眼可见
B. 有一定效果,但未达到理想状态
C. 效果不明显,学生仍以应试能力为主
D. 比较困难,难以推行
*
11. 您认为实施“生本”拔尖人才培养后,学生最主要的变化是?() 【多选题】
A.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在动机明显增强
B.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C. 表达、沟通、合作能力及自信心增强
D. 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灵活性有所发展
E. 考试成绩保持稳定或有所提升
F. 变化不明显
*
12.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您最希望获得哪些支持?() 【多选题】
A. 参加“生本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培训
B. 获得成熟的教案、学案、项目设计等教学资源包
C. 教研组内有深度的、可操作的集体备课与研讨
D. 与高校或专家建立联系,获得理论与实践指导
E. 学校在评价机制、课时安排上给予更灵活的政策空间
F. 减少工作负担,提供更多研究、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G. 其他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