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调查

添加问卷说明
*
你的性别?
*
你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
1. 如果遭遇网络诈骗,你会怎么做?(可多选) 【多选题】
A. 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
B. 联系平台官方客服举报
C. 告诉家人或朋友
D. 自认倒霉,算了
E. 不知道该怎么办
*
2. 收到陌生邮件或链接时,你会如何处理?
A. 绝不点击,直接删除或标记为垃圾邮件
B. 先通过杀毒软件扫描,确认安全后再打开
C. 好奇时会点击,没考虑过安全问题
D. 经常随意点击,觉得不会有风险
*
3. 你了解在社交平台发布他人隐私信息的法律后果吗?
A. 非常了解,知道可能构成侵权并承担法律责任
B. 大概知道不对,但不清楚具体法律后果
C. 觉得只是小事,不会涉及法律问题
D. 认为只要不泄露重要信息就没关系
*
4. 注册网络账号时,你设置密码的习惯是?
A. 不同平台用不同复杂密码(含字母、数字、符号)
B. 主要平台用复杂密码,次要平台用简单密
C. 所有平台用同一简单密码(如生日、123456)
D. 从不主动设置,使用平台自动生成的简单密码
*
5. 你知道未经授权转载他人原创内容(文字、图片等)的性质吗?
A. 知道属于侵犯知识产权,可能面临赔偿
B. 知道不对,但觉得不会被追究责任
C. 认为只要注明来源就不算侵权
D. 不清楚,觉得网上内容可以随意转载
*
6. 发现账号被盗或个人信息泄露时,你会第一时间?
A. 冻结账号、修改密码,并向平台或警方报案
B. 仅修改密码,不采取其他维权措施
C. 觉得损失不大,懒得处理
D. 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放任不管
*
7. 你是否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法治相关活动?
A. 多次参与(讲座、竞赛、宣传周等)
B. 参与过1-2次
C. 听说过学校有这类活动,但没参加
D. 学校从未组织过此类活动
*
8. 你认为在网络上发表“吐槽”言论时,是否需要注意边界?
A. 必须注意,避免涉及侮辱、诽谤他人
B. 大概注意一下,不发表太过分的内容
C. 觉得网络是匿名的,说什么都没关系
D. 不清楚言论边界,随意发表
*
9. 你是否使用过VPN访问境外未备案网站?
A. 从未使用过,知道这可能违反规定
B. 偶尔使用,但不清楚是否合规
C. 经常使用,觉得方便获取信息
D. 不知道什么是VPN
*
10. 你了解网络购物时商家收集个人信息的“最小必要”原则吗?
A. 非常了解,会拒绝商家收集无关信息
B. 知道有这个原则,但不会主动核实
C. 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含义
D. 从未听说过
*
11. 遇到网络诈骗(刷单、虚假投资等)时,你会?
A. 立即报警,并向反诈平台或消费者协会举报
B. 尝试与对方协商退款,不报警
C. 觉得自己倒霉,默默接受损失
D. 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求助
*
12. 你知道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的法律后果吗?
A. 知道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面临有期徒刑或罚款
B. 知道是违法行为,但不清楚具体处罚
C. 觉得只是恶作剧,不会有严重后果
D. 不清楚这是违法行为
*
13. 使用外卖、打车APP时,你会阅读个人信息收集条款吗?
A. 每次都会仔细阅读,拒绝不合理条款
B. 偶尔会大致浏览一下
C. 从不阅读,直接点击“同意”
D. 不知道APP会收集个人信息
*
14. 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最薄弱的环节是?
A. 法律责任认知(不清楚违法行为后果)
B. 个人信息保护(随意泄露或授权信息)
C. 风险防范能力(易点击钓鱼链接、轻信诈骗)
D. 维权意识(遇侵权时不知如何维权)
*
15. 你是否有过因不当操作导致设备被植入恶意软件的经历?
A. 从未有过,一直注意安全防护
B. 有过1次,之后加强了防护
C. 有过2-3次,仍未重视防护
D. 多次发生,不知道如何避免
*
16. 你了解“网络谣言”的法律界定和责任吗?
A. 清楚界定,知道传播谣言可能被罚款或拘留
B. 知道传播谣言违法,但不清楚界定标准
C. 觉得只要不是自己编造的,传播没关系
D. 不清楚谣言的法律相关规定
*
17. 你会主动学习网络安全法治知识吗?
A. 经常通过新闻、普法平台等主动学习
B. 偶尔看到相关内容会浏览一下
C. 只有在遇到问题后才会临时查询
D. 从不主动学习
*
18. 发现同学在网络上有侵权或违法操作时,你会?
A. 主动提醒对方行为的风险,劝阻其停止
B. 私下告知对方不对,但不强行劝阻
C. 觉得与自己无关,不干预
D. 不清楚对方行为是否违法,无法判断
*
19. 你知道参与“校园贷”“套路贷”的法律风险吗?
A. 非常清楚,知道可能涉及违法,坚决不参与
B. 知道有风险,但不清楚具体法律后果
C. 觉得急需用钱时可以尝试,只要按时还款
D. 不清楚“校园贷”“套路贷”的性质
*
20. 你认为最有效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方式是?
A. 实践类活动(模拟诈骗应对、法律案例推演)
B. 专业讲座(邀请民警、律师讲解)
C. 线上课程或普法短视频
D. 宣传手册、海报等静态资料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