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
你好,感谢你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中生物学模型与模型建构教学的实践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教学。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所有数据只用于教学研究的统计分析,不涉及考核评价问题,你的答案对本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感谢你的积极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所在的年级:
2.你的性别是:
二、模型的理解(共10题)
请先阅读以下文字,在根据自己对1-5的同意程度或不同意程度,勾选出自己选择的答案: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①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②概念模型:以文字、图示、框图等形式,通过抽象和概括,来描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如:分泌蛋白运输流程图。
③数学模型:以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形式,来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图。
1.你平常会经常借用生物模型进行解决问题。
2.构建模型时,你认为只要逻辑合理即可,不一定需要遵循固定的步骤。
3.你认为,一个生物模型是否准确,主要看它是否与课本或老师提供的标准模型一致。
4.你在构建完模型后,会与之前所建立的模型寻找相似关联,进行总结。(例如学完跨膜运输,会与细胞膜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进行相互关联)
5.构建模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方便理解。
6.你喜欢构建生物模型。
7.你会主动画图或构建简单的模型来梳理和总结学过的知识。
8.你常利用模型来帮助自己或他人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并尝试解释新的生物现象。
9.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平时很少会主动去使用或思考模型。
10.你认为模型是帮助你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过程的有效工具。
三、生物建模经历
根据你对模型的理解,我们将从模型的本质、功能、评估几个方面,进一步了解你在实际学习中与模型相关的经历与看法,请你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以下题目,并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注意本项目有多选题,已在旁边表明注意区分。
1.你认为以下哪些属于模型?( )
维度二:模型的功能(你认为模型有什么用?)
4.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某同学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材料,先后将其浸入高浓度蔗糖溶液和清水中,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了细胞结构的变化。已知“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剩余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请根据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判断下列A、B、C、D四个示意图中,哪一个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趋势。( )
维度三:模型的评估(你认为什么样的模型是好模型?)
四、自主建模任务
最后,请根据之前关于模型的理解,以及建模的大体过程,动手实际进行模型建模。
1.阅读以下关于“信号肽假说”解释分泌蛋白合成的文字:
“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开始合成时,其mRNA序列前端有一段特定的信号序列,指导合成一段称为‘信号肽’的短肽。信号肽一旦从核糖体露出,便立即被细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 识别并结合。此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暂时暂停。随后,SRP-核糖体复合物被引导至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在SRP受体的介导下,核糖体与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受体(转运子) 结合。此时,蛋白质合成恢复,新生的肽链通过核糖体受体形成的通道进入内质网腔。在内质网腔中,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蛋白质合成继续进行,最终肽链完全进入内质网腔并进行折叠。”
请你构建出一幅概念图(以文字、图示、框图等形式,通过箭头连接,来描述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示例见右图)来概括这一过程的核心机制:
2.你之前学习的生物教材中有哪些生物模型?(举例说明,两到三例即可)你是如何了解到这些模型的?
评价对象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