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ICU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对策拟定投票

您的姓名:
*
1、针对PDA使用依从性差整改的对策
1.1优化WIFI信号,确保网络覆盖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2护长或护理组长在后台统计PDA使用率,针对未执行PDA的护士,进行数据反馈,并通知整改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3每日交接班时检查PDA电量及网络状态,确保PDA性能稳定定期维护,避免死机、卡顿、闪退等故障中断工作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4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纳入护士长日常巡查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5PDA扫描率与个人绩效挂钩(如每漏扫一次扣0.5分),同时设立“操作标兵奖”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6配备足够数量PDA,使1-18床每个房间一台,以提高护士使用依从性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7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开展PDA使用培训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1.8强制PDA扫码核对,不可以手动选项或跳过给药,根据医嘱时间进行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针对特殊剂量用药未做标记的整改对策
2.1加强科室常用药品的通用剂量以及特殊剂量药物的定义、风险案例、标记标准的培训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2落实医嘱核对制度及给药制度,特殊剂量药品(如高危药品、毒麻药)需双人核对后红色“高警示”红笔标出剂量、用法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3医护加强沟通,特殊用药提醒电脑班护士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4电脑护士熟悉常规剂量配置,发现存在特殊剂量的用药时,与医生再次确定正确剂量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5制定特殊剂量用药的详细规程,明确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标注特殊剂量,标注的具体位置和方式等,使护士操作有章可循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6标签设计优化(醒目对比色、大字突出剂量)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7医嘱系统 标注“特殊剂量”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8 输液架 挂警示牌(如“高浓度药物”)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2.9交接班中重点说明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针对紧急抢救室流程被压迫的整改对策
3.1优化团队协作与沟通结构化团队抢救模式明确角色分工 ,确保配药给药时能执行双人核对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2使用后的药物空瓶或包装暂时保存后期核对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3定期应急测试每季度模拟极端抢救场景(如同时处理3名危重患者),优化流程漏洞形成标准化案例库供复盘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4除抢救外,不执行口头医嘱。与医生沟通,明确在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的规范,如口头医嘱必须由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确保抢救用药的准确性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5新手医护人员“抢救伙伴制” 经验不足者与高年资医护配对执行抢救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6标准化抢救流程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3.7抢救车药品按ABCD分区。(合理分区)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针对核对形式化的整改对策
4.1对于清醒的患者,邀请患者参与核对;无意识患者则使用PDA进行核对,要求护士必要按流程进行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2核对时必须同时匹配有医嘱执行单、药品卡片以及患者的手腕带,缺一不可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3定期对护士进行差错案例分享和分析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每日随机检查护士的行为规范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4强制电子化核对所有药品核对需通过PDA扫描二维码实时核对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5智能语音提示,使用PDA进行核对嵌入语音播报(如“请核对患者姓名”),降低人为疏忽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6医嘱核对:落实好医嘱核查制度,标注特殊用药,确保正确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7摆药:治疗班与电脑护士共同核对第二天的摆药是否正确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8加药:治疗班加药后留下空安剖,与管床护士床边进行核对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9建立核对质量反馈机制,护士在核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10每次核对明确记录执行者、核对者,不可代替签名,护长或护理组长每日随机抽查已执行的医嘱,是否落实核对,责任到人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11优化核对流程(操作层面)推行"三向核对法":操作者朗读核对者复述 双方共同确认实施"五步确认制":患者身份 药品信息剂量浓度 给药途径时间频次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4.12改善工作环境(支持层面)实施"黄金十分钟"制度:关键核对时段免打扰设置专用核对区域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5、针对药品外观或包装相似的整改对策
5.1定期培训护士科室药品外观或包装相似的药物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5.2外观或包装相似的药品,要分柜、分层放置,并有警示标示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5.3颜色分级标识按药品风险等级(高/中/低)使用红、黄、绿标签,相似药品增加形状标识(如三角形/圆形)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5.4模拟训练与考核,定期开展“找不同”药品辨识训练,错误率>10%者需重新培训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5.5重新制定科室基数药品,避免堆积过多,容易混淆。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
5.6重新制定药盒及警示标识,对于外观相似、剂量相似、名称相似的药品做好“看似”“听似”标识
5分3分1分
可行性
可行性
经济性
经济性
圈能力
圈能力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