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智能推荐算法对影视消费与创作的影响

 本问卷旨在探讨以流媒体平台为代表的智能推荐系统,如何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审美趣味,以及反过来对影视内容创作产生的影响。
*
1. 您的年龄阶段:
20-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1岁以上
*
2. 您的职业/身份:
普通职场人士
学生(高校)
影视行业创作者(编剧/导演/制片/策划等)
媒体/影评从业者
自由职业者
事业单位/公职人员
退休人员
*
3. 您日常发现想看的影视内容(电影/剧集/综艺等),主要依赖以下哪些渠道?(可多选)【多选题】
A. 流媒体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Netflix等)的“为您推荐”“猜你喜欢”板块
B. 社交媒体(抖音、微博、小红书、B站)的影视片段、解说、话题讨论
C. 亲友、同事的口碑推荐或线下交流分享
D. 专业影评平台(豆瓣、猫眼)、影评人测评或媒体评分
E. 平台热搜榜、热播榜、新品榜等官方榜单
F. 线下广告、影院预告片、电视宣发
G. 主动搜索(按片名、类型、演员等关键词查找)
H. 其他
*
4. 您对流媒体平台智能推荐功能的依赖程度是?(单选)
A. 高度依赖,大部分观影选择来自平台推荐
B. 中度依赖,推荐是重要参考,但会结合其他渠道
C. 轻度依赖,偶尔参考推荐,主要靠自主选择
D. 几乎不依赖,从不关注平台推荐
*
5. 您认为流媒体平台的推荐算法“贴合您口味”的程度是?(单选)
A. 非常贴合,总能精准推荐我感兴趣的内容
B. 比较贴合,大部分推荐符合预期,偶尔有偏差
C. 一般,推荐内容好坏参半,同质化明显
D. 不太贴合,多数推荐与兴趣不符
E. 完全不贴合,经常推荐无关内容
*
6. 您平均每次打开流媒体平台,会花多长时间在“推荐板块”筛选内容?(单选)
A. 5分钟以内
B. 6-15分钟
C. 16-30分钟
D. 30分钟以上
E. 从不浏览推荐板块,直接搜索或观看收藏内容
*
7.您是否有过以下“信息茧房”相关体验?(可多选)【多选题】
A. 平台推荐的内容类型越来越单一,反复推送同类题材
B. 长期看推荐内容后,发现自己很难接触到新的影视类型
C. 想尝试新题材,但平台推荐仍聚焦原有偏好,难以突破
D. 从未有过上述体验
E. 没注意过此类情况
*
8.当您意识到推荐内容同质化严重时,会采取哪些行动?(可多选)【多选题】
A. 主动搜索新类型、新题材内容,打破固有推荐逻辑
B. 尝试点击推荐中的“冷门内容”,拓宽口味边界
C. 暂时退出该平台,转向其他渠道寻找影视内容
D. 忽略同质化问题,继续观看推荐中的感兴趣内容
E. 调整平台“不感兴趣”标签,优化推荐方向
F. 其他
*
9.智能推荐算法对您的观影品味和范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可多选)【多选题】
A. 极大拓宽视野,接触到原本不会关注的优质内容
B. 让观影范围更聚焦,深耕自己喜欢的几个类型
C. 导致审美疲劳,长期看同类内容失去新鲜感
D. 逐渐被算法引导,审美倾向变得更趋同于大众
E. 基本无影响,始终坚持自己的观影判断和偏好
F. 其他
*
10.您认为算法推荐的内容在“审美层次”上的表现是?(单选)
A. 偏高,推荐的内容兼具娱乐性与思想性
B. 中等,以大众主流审美为主,偶尔有优质内容
C. 偏低,多为流量导向、娱乐化的浅层次内容
D. 参差不齐,无明显规律
E. 没关注过
*
11.当平台推荐的内容与您当下兴趣不符时,您通常会?(单选)
A. 主动搜索特定影片、类型或演员,精准查找目标内容
B. 尝试点击1-2个推荐内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拓宽口味
C. 直接忽略推荐板块,转向平台榜单或收藏列表
D. 暂时不使用该平台,换其他渠道找影视内容
E. 其他
*
12.您是否会因为平台“强推”(如弹窗提醒、首页置顶)而观看原本不感兴趣的内容?(单选)
A. 经常会,强推的内容往往热度高、质量有保障
B. 偶尔会,若推荐频次高或封面/片名吸引,会尝试观看
C. 很少会,只看自己明确感兴趣的内容
D. 从不,反感强推行为,会直接关闭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