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自院教师标志性成果促进建议调查问卷

本问卷旨在搜集产生标志性成果的办法和措施,好的建议学院讲利用平台和资源实行,希望大家集思广益,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谢谢!
*
1.

您认为目前我院教师发表顶刊论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多选题】
研究问题凝练难度大
缺乏高水平合作团队
研究条件与实验平台不足
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不足
缺乏国际交流机会
其他:
*
2.

面对这一挑战,学院可以有哪些具体的办法,能够有力帮助我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

*
3.

根据您与同行的交流,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中有什么好的管理办法,您认为有利于促成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

*
4.

纵向项目(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申报或承担方面,您认为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多选题】
信息渠道不畅,缺乏提前预判
缺乏标志性前期成果积累
跨学科团队协作不足
学院层面支持有限
其他
*
5.

您在以往申报纵向项目时,专家意见中哪些您认为比较合理、值得借鉴?

【多选题】
问题不够前沿,创新点不突出
前期研究基础或代表性成果积累不足
项目论证不够充分,技术路线缺乏可行性细节
研究目标表述不清晰,科学问题不够凝练
研究内容过多,聚焦不足
其他
*
6.

纵向项目方面,除了我院现有的主要渠道(如国家基金委)外,您所知还有哪些其他的渠道学院可以进一步加强布局?

*
7.

您认为学院可以有何具体的办法,能够有力帮助我院教师争取纵向项目?

*
8.

在横向与成果转化方面,您认为最主要的难点是什么?

【多选题】
企业需求对接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缺乏成熟的中试/中试平台
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缺乏谈判与产业化支持团队
其他
*
9.

您认为,当前以哪一种形式与企业横向合作,对当前我院的大多数教师具有可操作性?

【多选题】
依托已有科研成果,开展小规模的技术服务或咨询
针对企业的具体工程问题,进行应用型课题合作
与企业联合申报地方或省级产学研项目
以科研平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依托,提供检测、验证、实验条件支持
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
将基础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推动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
参与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项目(产业园、技术攻关计划等)
其他
*
10.

您认为还有哪些潜在的企业,可能与我院建立横向合作关系?

*
11.

您认为相比工科院校,我院应该如何突出优势特色,争取与企业的横向合作?

*
12.

您认为,目前我院在获取和把握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机会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您觉得可以考虑哪些具体办法,实现从被动“等政策”转变为主动“盯政策”,提前谋划并争取到更多项目?

*
13.

您认为为了促成更多的企业横向合作以及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学院还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
14.

您认为,在学院科研平台(如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的建设与运行方面,最需要改进或加强的是哪些方面?

【多选题】
仪器设备更新与共享机制(提高开放度、使用便捷性)
平台对外服务与产学研合作(提升与企业合作的能力与渠道)
平台在重大项目申报中的支撑作用(联合申报、材料支撑、成果背书)
平台在科研成果凝练中的作用(典型成果宣传、奖项申报支撑)
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实验技术人员支持、经费管理、服务效率)
平台资源在校内的统筹与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跨学科共享)
建议以成果产出为考核增加平台建设经费支持
其他
*
15.

您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的申报渠道和条件了解程度如何?

很了解,具备申报经验
有一定了解,但不熟悉流程
仅限于听说,不清楚细节
完全不了解
*
16.

您认为,目前我院教师在科研奖项申报方面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多选题】
缺乏对奖项类别和申报要求的系统了解
团队成果分散,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整体材料
缺乏学院层面的统筹与推荐机制
在奖项材料撰写、成果凝练方面经验不足
信息不畅,往往错过申报时机
其他
*
17.

您认为,学院在奖项申报方面应重点提供哪些支持?

【多选题】
建立奖项信息发布和预先提醒机制
开展奖项申报培训和优秀案例分享
在成果凝练、材料写作上提供专人指导
建立校内外联合团队,整合成果共同申报
对获得高水平奖项的团队/个人给予专项奖励
其他
*
18.

您对我院如何提高科研奖项的申报成功率,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
19.
您对我院在促成标志性成果方面,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或意见?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