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教师调查问卷​​

*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并对问卷的信息进行保密,仅供学术研究与政策决策咨询,问卷中的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照真实情况进行填写,感谢您的参与!
*
1.您的教龄:
5年及以下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0年以上
*
2.您主要教授的高职思政课程名称(可多选):【多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概论》
其他
*
二、对中职思政课教学重点的认知
*
3. 您是否了解中职思政课的核心教学重点?
完全了解(熟悉中职四门必修课的重点内容)
基本了解(知道部分内容,但不够系统)
不太了解(仅听过课程名称,无具体认知)
完全不了解
*
4.您认为中职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对高职阶段学习的支撑作用如何?
支撑作用显著(如价值观基础、职业素养启蒙)
有一定支撑(如基础知识铺垫,但需深化)
支撑作用较弱(内容重复多,缺乏递进)
无支撑作用(中高职内容脱节)
*
5.您认为中职思政课与高职思政课教学重点衔接最薄弱的环节是(可多选):【多选题】
理论深度递进不足(如中职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职仍重复基础概念)
职业教育特色衔接不够(如中职职业道德启蒙与高职职业伦理深化未联动)
实践教学内容重复(如中高职均简单开展“志愿服务”,缺乏分层设计)
时政热点融入差异大(中职侧重生活化热点,高职侧重国家战略分析)
其他
*
6. 您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对接中职已学内容并实现深化?(可多选):【多选题】
结合中职基础,补充理论深度(如从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高职“意识形态斗争”)
结合中职职业启蒙,强化职业伦理案例(如从中职“工匠精神”到高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中职实践形式,升级实践项目(如从中职“参观红色基地”到高职“红色文化创意策划”)
其他
*
7.您认为高职思政课需重点强化的教学内容(与中职衔接视角)是(可多选):【多选题】
理论深度拓展(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职业教育特色深化(如行业政策分析、职业伦理困境案例)
时政热点与专业的融合(如“双碳”目标与专业实践)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如社会调研、政策建议撰写)
其他
*
8.您在教学中采用哪些方法实现与中职教学的衔接?(可多选):【多选题】
诊断学生基础(如课前调研中职所学内容)
分层教学设计(如对中职生源与非中职生源设置差异化任务)
联合案例教学(如选用中高职共性案例,但高职侧重分析维度升级)
实践项目衔接(如中高职联合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其他
*
​​三、资源共享与机制建设的建议​​
*
9. 您认为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最需要共享的资源是(可多选):【多选题】
分层递进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明确中高职内容边界与递进关系)
职业教育特色案例库(如行业职业道德、技能报国案例)
实践教学基地(如中高职共建企业思政教育基地)
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虚拟仿真资源)
其他
*
10.您希望中高职思政课教师通过哪些方式加强协作?(可多选):【多选题】
联合教研活动(如定期研讨教学衔接问题)
跨校听课与交流(如高职教师参与中职课堂观摩)
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如分层案例集、实践手册)
学生思政素养成长档案互通(如记录中高职阶段思政表现)
其他
*
11.您认为当前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最大障碍是:
缺乏政策支持(如校际合作经费、课时保障)
教师协作机制缺失(如无固定交流平台)
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如中高职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大)
课程内容重复率高(缺乏分层设计)
其他
五、开放性问题​​
*
13.您对高职思政课对接中职教学重点、推进大中小一体化的具体建议(如内容衔接、方法创新、资源共享等):
*
14.您认为高职思政课在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应发挥哪些独特作用?(如理论深化、职业伦理升华等):【多选题】
心理健康技巧
创新意识培养
其他
*
15.对课程改进的建议(开放题):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