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生调研问卷

*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
2.您的专业类别是?
A. 人文社科类
B. 理工类
C. 医学类
D. 艺术类
E. 其他
3.您的语文成绩是?(高考生回答该项)
A.90分及以下(总分150分制)
B.91-120分(总分150分制)
C.121-140分(总分150分制)
D.141分及以上(总分150分制)
4.您的语文成绩是?(春季招生回答该项)
A.90分及以下(总分150分制)
B.91-120分(总分150分制)
C.121-140分(总分150分制)
E.141分及以上(总分150分制)
*
5.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如何?
A. 非常了解,熟知很多经典内容
B. 比较了解,知道一些重要方面
C. 了解较少,只知道一些皮毛
D. 几乎不了解
*
6.您最早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A. 家庭长辈的教导
B. 学校的课程
C. 电视、网络等媒体
D. 其他
*
7.您是否阅读过中华经典文学著作(如《论语》《孟子》《诗经》等)?
A. 读过很多,并且深入研究
B. 读过一些
C. 只读过很少一部分
D. 从未读过
*
8.您会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吗?
A. 总是主动学习
B. 经常主动学习
C. 偶尔会主动学习
D. 从不主动学习
*
9.您对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的重视程度如何?
A. 非常重视,会认真庆祝并遵循传统习俗
B. 比较重视,会参与一些相关活动
C. 不太重视,感觉和平常日子差不多
D. 完全不重视
*
10.您能准确说出多少个传统节日及其对应的核心习俗?
A. 5 个及以上
B. 3 - 4 个
C. 1 - 2 个
D. 几乎说不出
*
11.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传统文化? 【多选题】
A. 学校课程(语文、历史、思政等涉及传统文化部分)
B. 网络媒体(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站、文化类公众号等)
C. 电视节目(文化综艺、纪录片等)
D. 书籍、报刊
E. 家人朋友讲述
F. 传统文化活动(展览、讲座、民俗活动等)
G. 其他
*
12.您认为以下哪些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多选题】
A.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等)及相关习俗
B. 传统文学(诗词、小说、散文等经典作品)
C. 传统艺术(书法、戏曲、国画、传统音乐等)
D. 传统手工艺(剪纸、刺绣、陶艺、木雕等)
E. 传统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等哲学思想)
F. 传统建筑(故宫、徽派建筑、福建土楼等风格建筑及建筑文化)
G. 传统礼仪习俗(如尊老爱幼、祭祀礼仪等)
H. 其他
*
13.您是否参加过学校或社会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
A. 经常参加
B. 偶尔参加
C. 从未参加
*
14.如果参加过,是哪些类型的活动? 【多选题】
A.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元宵灯会、端午赛龙舟体验等)
B. 诗词朗诵、书法绘画比赛
C. 戏曲、民乐表演观赏
D. 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如学做中国结、剪纸等)
E. 传统文化讲座或培训
F. 其他
*
15.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大约是?
A. 每月至少 1 次
B. 每学期 1 - 2 次
C. 每年 1 - 2 次
D. 几乎不参与
*
16.您对参与过的传统文化活动满意度如何?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一般
D. 不太满意
E. 很不满意
*
17.您希望学校或社会开展哪些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 【多选题】
A. 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或社团
B. 举办传统文化主题展览
C. 开展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D. 组织传统文化创意比赛
E. 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
F. 其他
*
18.您对自己目前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评价是?
A. 非常高,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入理解和实践
B. 比较高,对常见的传统文化内容有较好掌握
C. 一般,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但不够深入
D. 比较低,仅知道一些皮毛
E. 非常低,几乎不了解也没什么实践
*
19.您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重要程度如何?
A. 极其重要,对个人的价值观、素养等有深远影响
B. 比较重要,能丰富个人内涵
C. 一般重要,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关键
D. 不太重要,感觉和现代生活关联不大
E. 完全不重要
*
20.您不主动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原因是? 【多选题】
A. 学习任务重,没时间
B. 觉得传统文化晦涩难懂
C. 缺乏学习途径和资源
D. 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
E. 没有兴趣
F. 其他
*
21.您是否愿意通过自媒体(如抖音、小红书等)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A. 非常愿意,很想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B. 比较愿意,如果有合适内容会尝试
C. 一般,看情况而定
D. 不太愿意,觉得麻烦
E. 不愿意
*
22.您认为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存在哪些困难? 【多选题】
A. 学校重视不足,相关课程少
B. 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氛围不浓
C.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陈旧,缺乏创新
D. 大学生自身兴趣和重视程度不足
E. 缺乏专业的师资和指导
F. 其他
*
23.对于学校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您希望在哪些方面的到收获?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