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乡村旅游发展问卷调查

*
1.
的身份是?
居民
旅游者
乡村领导
*
2.
您的年龄段是?
18岁以下
18-34岁
35-50岁
50岁以上
*
3.
制约清丰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口外流态势严峻,高端专业人才匮乏
文化资源转化效能弱,市场化脱节明显
传统业态需升级,产业创新缺动力
基础设施有欠缺,服务能力待补齐
*
4.
您认为清丰县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本地旅游产业薄弱,缺乏对口就业岗位
乡村旅游收入不稳定,薪资低于外出务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
未参与旅游开发决策,缺乏归属感
*
5.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您认为最紧缺的专业人才类型是?
专业运营管理人才
文化创意设计人才
市场营销推广人才
农业技术融合人才
*
6.
为吸引高端人才返乡,您认为最有效的政策方向是?
完善教育和医疗配套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提供创业补贴与低息贷款
改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
*
7.
当前人才困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制约体现在?
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服务品质低下,游客体验差
资源开发粗放,可持续性不足
品牌影响力弱,市场竞争力低
*
8.
您认为清丰县当前乡村旅游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业态单一,依赖传统观光模式
缺乏特色IP,同质化竞争严重
创新项目(如民宿、文创)规模不足
未能有效融合农业与科技
*
9.
“蘑菇点灯”等IP需进一步创新的方向是?
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如蘑菇主题乐园)
延伸产业链(如菌菇深加工产品)
加强数字化营销推广
与红色旅游、孝道文化联动
*
10.
清丰县非遗产品(如麦秆画、面塑)市场接受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产品设计脱离现代审美
缺乏品牌化和规模化生产
销售渠道单一
宣传推广不足
*
11.
提升乡村文化体验沉浸感,最应优先投入的方向是
开发实景演艺/互动剧场(如孝道故事实景演出)
建设数字化体验馆(如VR红色历史)
打造主题化生活场景(如蘑菇农庄民宿)
深化手作工坊参与度(如麦秆画DIY)
*
12.
提升游客在文化景区二次消费的有效方式是?
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手作工坊)
开发特色餐饮和康养服务
推出文创产品限时折扣
延长夜间文旅活动
*
13.
游客高峰期暴露的最突出基础设施短板是?
交通拥堵与停车位不足
厕所、休息区等公共服务设施短缺
网络信号覆盖差
导览标识系统不完善
*
14.
当前旅游服务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高峰期排队时间过长
服务人员专业性不足
数字化服务(如线上购票)缺失
应急管理能力欠缺
*
15.
智慧化建设对清丰县文旅最迫切的功能是?
客流量实时监测与预警
线上预约与智能导览
消费数据分析优化服务
整合资源实现“一部手机游清丰”
*
16.
针对“蘑菇点灯”等热门项目,长期改善服务的方向是?
扩建停车场和路网
增加分时段预约限流
培训专业化服务团队
开发分流景点缓解压力
*
17.
您认为乡村文化对清丰县旅游的核心价值在于?
增强旅游独特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提升游客体验深度和情感共鸣
带动村民参与并共享收益
塑造长期品牌影响力
*
18.
清丰县需强化哪类文化符号来增强旅游记忆点?
蘑菇IP的视觉符号(吉祥物、艺术装置)
红色文化精神标语与场景复刻
孝道文化的生活化表达(如家庭礼仪体验)
非遗技艺的现代应用(麦秆画时尚饰品)
*
19.
如何通过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
建立村民分红机制,共享文旅收益
培养“新农人”成为文化传承者
开发低碳文化体验项目(如手工替代量产)
推动文化品牌走出去,吸引长期投资
*
20.
在利用乡村文化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您认为哪一方面对于其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
确保文化资源得到真实保护和传承,避免过度商业化
鼓励居民深度参与文化展示、解说和体验活动
利用数字化等手段创新性展示和传播文化
让当地居民在文旅发展中获得经济收益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