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调查

诚邀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展的在线调查,分享您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1104)的看法,以及该框架如何适配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您的反馈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让该框架适用于全球高等教育环境。在决定参与前,请花片刻时间阅读以下关于参与者权利的重要信息:自愿参与且匿名:参与完全自愿,且所有信息将匿名处理。随时退出:您可在填写问卷过程中随时退出。但由于不收集个人身份信息,提交后无法删除已作答内容。数据透明:我们承诺全程透明。所有可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将被移除,最终数据集将公开可查。这将使他人能够探索全球教师的观点,深入了解框架的构建方式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感谢您考虑参与本调查。提交此表单时,除非自己提供,否则它不会自动收集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等详细信息。
*必答题
*
1.我同意参与上述研究项目
基本信息
*
2.您的性别
女性
男性
不愿透露
其他
*
3.您的年龄
18–20岁
21–23岁
24–26岁
27–29岁
30–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1–55岁
56–60岁
61岁及以上
*
4.您的最高学历是?
学士
硕士
博士
其他
*
5.您目前工作的国家是?
*
6.您目前工作的城市是?
*
7.您所在大学的主要教学和工作语言是?
*
8.您目前的学术职称或级别是?
教学助理/研究助理
高级教学助理/高级研究助理
讲师/助理教授
高级讲师/副教授
Reader(注:部分国家的学术职称,介于副教授与教授之间)
教授
其他
*
9.您的合同状况是?
永久全职
永久兼职
固定期限全职
固定期限兼职
临时/按小时计酬
访问/荣誉/附属职位
其他
*
10.以下哪类学术路径最能描述您当前的工作类型
教学与教学研究岗位
(该岗位强调课程教学与对教学实践的研究,
如课程设计、教学法、学生学习评估等,不要求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成果)
教学与科研岗位(该岗位同时要求承担教学任务与学术研究任务,包括发表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等)
纯教学岗位
纯研究岗位
其他
*
11.您教授的学科是?
艺术与人文
工程
健康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其他
*
12.您目前教授的学生层次是?(可多选)【多选题】
基础水平/学前语言课程
本科
硕士
博士
其他
*
13.您所在的大学是否支持教育工作者发展人工智能能力?(例如通过指南、培训或资源)
*
如果13题选择(是)
*
14.贵校在哪些方面支持了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能力的发展?(可多选)【多选题】
院系组织的临时培训
大学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组织的培训
教学和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操作指南
持续支持
其他
*
15.您从哪些渠道接受过培训?(可多选)【多选题】
图书馆
学术部门
信息通信技术(ICT)或数字学习团队
大学中央部门提供的培训
外部专家或顾问
人工智能公司
其他
*
16.您接受过的培训总时长约为多少?
少于1小时
1–2小时
3–5小时
6–10小时
11–20小时
超过20小时
*
17.培训涵盖了哪些主题?(可多选)【多选题】
人机交互与广泛的社会讨论
人工智能伦理
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如特定AI平台或工具的操作技能)
人工智能在教学、学习和/或评估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用于职业发展
人工智能用于研究
了解大学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和指南
其他
*
18.. 如果您曾接受过教学和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指导,其形式包括哪些?(可多选)【多选题】
书面指南或政策(如海报、手册或网页)
在线培训
面对面培训
一对一咨询或指导
部门会议或简报
电子邮件沟通
视频或录制的演示文稿
*
19.您认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时面临哪些挑战?(可多选)【多选题】
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人工智能能力
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相关人工智能工具的可用性有限
所需人工智能工具或服务的成本过高
支持资源不足(如时间、人员、技术支持)
缺乏使用人工智能的实践指导
缺乏保护数据隐私的明确政策或法规
其他
*
20.您认为设计完善的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需求有多迫切?
完全不迫切
略有迫切
中等迫切
非常迫切
极其迫切
*
21.您在教学和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哪些?如果不使用,请填写“不使用”。可列出多个工具。
*
22.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频率是?
从未
每月一次
每周一次
每周几次
每天
*
如果13题选择(否)
*
14.您认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时面临哪些挑战?(可多选)【多选题】
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人工智能能力
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相关人工智能工具的可用性有限
所需人工智能工具或服务的成本过高
支持资源不足(如时间、人员、技术支持)
缺乏使用人工智能的实践指导
缺乏保护数据隐私的明确政策或法规
*
15.您认为设计完善的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需求有多迫切?
完全不迫切
略有迫切
中等迫切
非常迫切
极其迫切
*
16.您在教学和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哪些?如果不使用,请填写“不使用”。可列出多个工具。
*
17.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频率是?
从未
每月一次
每周一次
每周几次
每天
*
如果第10题选择(纯研究岗位)
*
11.您的研究领域是?
艺术与人文
工程
健康科学
社会科学
其他()
*
14.您认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研究中使用人工智能时面临哪些挑战?(可多选)【多选题】
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人工智能能力
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相关人工智能工具的可用性有限
所需人工智能工具或服务的成本过高
支持资源不足(如时间、人员、技术支持)
缺乏使用人工智能的实践指导
缺乏保护数据隐私的明确政策或法规
其他
这是一道必答题。
*
15.您认为设计完善的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需求有多迫切?
完全不迫切
略有迫切
中等迫切
非常迫切
极其迫切
这是一道必答题。
*
16.您在教学和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哪些?如果不使用,请填写“不使用”。可列出多个工具。
*
这是一道必答题。
*
17.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频率是?
从未
每月一次
每周一次
每周几次
每天
这是一道必答题。
*
以下部分探讨您对改编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看法。该框架包含18项能力,分为六个关键维度: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人工智能教学法、人工智能促进职业发展、人工智能促进研究。每个维度包含三个进阶水平:掌握(Acquire)、深化(Deepen)、创造(Create)。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
18.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该维度定义了教师需要培养的关于人机交互的价值观和态度取向。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维度的三个进阶水平。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理解人机交互中的人类价值观和社会影响(掌握)
*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批判性理解和伦理意识(深化)
*
推动跨学科协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创造)
*
完全不重要
略有重要
中等重要
非常重要
极其重要
*
19.人工智能伦理:该维度概述了教师需要理解和培养的基本伦理原则、法规、机构政策和实践指南。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人工智能伦理”维度的三个进阶水平。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了解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和数据隐私法规(掌握)
在使用人工智能时遵循伦理指南(例如:数据隐私、合法使
用)(深化)
设计并倡导符合伦理、包容性强目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实践(创造)
*
20.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该维度明确了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性定制人工智能工具时需要理解和掌握的概念知识和可迁移技能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维度的三个进阶水平。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理解基本人工智能概念(如什么是AI、模型如何训练)(掌握
应用人工智能知识有效使用适合教学任务的工具(深化)
定制或设计人工智能工具支持教学(创造)
*
21.人工智能教学法:该维度提出了有目的、有效地整合人工智能教学法所需的一系列能力。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人工智能教学法”维度的三个进阶水平。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识别并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支持特定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和评估(掌握)
*
将人工智能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以促进知识获取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深化)
*
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的教学创新,以支持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创造)
*
22.人工智能促进职业发展:该维度概述了教师在推动终身职业学习、支持协作式职业发展和探索职业转型时需要培养的能力。
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人工智能促进职业发展”维度的三个进阶水平。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探索人工智能工具并反思其对职业发展的作用(掌握)
应用人工智能工具满足职业需求并与同行分享实践经验(深化
通过协作定制或设计人工智能工具并制定发展策略(创造)
*
23.人工智能促进研究:该维度概述了教师在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研究活动时需要培养的能力。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人工智能促进研究与学术”维度的三个进阶水平。请根据您的经验(如工作、职业发展或日常生活)对每个水平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
探索并应用人工智能工具于研究任务中(例如:文献综述分析、写作)(掌握)
将人工智能技术批判性地整合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中(深化)
设计融合人工智能的研究创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讨论作出贡献(创造)
*
24.除当前维度(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教学法、人工智能促进职业发展、人工智能促进研究)外,您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应在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纳入哪些其他方面?
*
25.在您的具体工作环境中(如国家或地区背景、文化或语言因素、机构环境),您预计国家机构或高等教育机构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时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并有何建议?
*
26.您在发展自身人工智能能力时面临哪些挑战?
*
27.您希望获得哪些支持(如培训、指导、资源)来发展人工智能能力?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