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区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在信息茧房下对性别对立事件的认知偏差及矫正路径”调查

您好!我们正在开展“山西地区部分本科院校大学生在信息茧房下对性别对立事件的认知偏差及矫正路径”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家对相关议题的真实认知与体验,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问卷匿名填写且严格保密。请您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选择答案,您的每一份反馈都对研究至关重要,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
2.您所在的院校是?
A. 山西大学
*
3.您所在的年级是?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
4.您的专业类别属于?
A. 人文社科类(如文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B. 理工科类(如数学、物理、计算机、机械工程等)
*
5.您日均使用手机/电脑上网的时长约为?
A. 1小时及以下(多为查资料、处理学业事务)
B. 1-3小时(含3小时,兼顾学业与轻度娱乐社交)
C. 3-5小时(含5小时,娱乐、社交、刷资讯占比超一半)
D. 5小时以上(高频刷短视频、逛社交平台、参与线上话题讨论)
*
6.您日常获取信息时,使用频率最高的3类平台是(可多选,可联想自己每天打开次数最多的APP)?【多选题】
A. 社交类(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QQ空间)
B. 短视频类(抖音、快手、B站短视频)
C. 资讯类(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澎湃新闻)
D. 知识社区类(知乎、豆瓣小组、小红书干货内容)
E. 娱乐类(追剧APP、游戏社区、追星平台)
F. 其他
*
7.您在常用平台上接触“性别对立相关内容”的频率,更贴近以下哪种情况?
A. 几乎不接触(从未刷到或看到后主动划走)
B. 偶尔接触(每月1-2次,多为热门事件被动推送)
C. 经常接触(每周1-2次,会点进感兴趣的话题看评论区讨论)
D. 频繁接触(每周3次及以上,会主动搜索相关话题或参与讨论)
*
8.您接触的性别对立相关内容,整体立场倾向更贴近以下哪种?(可联想近期刷到的内容,如“多是吐槽男性不尊重女性”或“多是抱怨女性过度强调权益”)
A. 明显偏向女性视角(聚焦女性职场歧视、权益受损等)
B. 明显偏向男性视角(聚焦男性压力大、舆论偏见等)
C. 视角均衡(既呈现某一性别困境,也提及另一性别立场)
*
9.您有过这样的体验吗:长期刷到某一立场的性别内容后,再看到相反立场的观点,会下意识觉得“对方没道理”或“不想继续看”?
A. 频繁有(看到相反观点会直接划走,甚至忍不住反驳)
B. 偶尔有(会觉得疑惑,但不会深入思考对方的合理性)
C. 几乎没有(能平静看完,尝试理解对方的出发点)
D. 从未接触过相反立场的性别内容
*
10.您认为当前网络上的性别对立,最容易在哪些场景下引发激烈争论(可多选,可联想自己刷到过的热门话题)?【多选题】
A. 职场场景(如“女性求职被问婚育计划”“男性晋升机会更多”)
B. 家庭场景(如“家务全由女性承担”“男性应承担全部养家责任”)
C. 婚恋场景(如“高额彩礼是否合理”“择偶时性别偏好差异”)
D. 公共事件场景(如“某性别相关违法犯罪案件”“性别相关政策调整”)
E. 日常小事场景(如“地铁上性别相关冲突”“公共设施性别设计争议”)
F. 其他(请说明)
*
11.当看到“男性在求职中被优先录用”的新闻时,您的第一判断是?
A. 觉得“男性在职场中普遍更受青睐,女性求职更难”
B. 觉得“可能是该岗位更适合男性,不代表所有职场都这样”
C. 觉得“只是个别企业的选择,和性别无关,是企业招聘偏好问题”
D.其他(请说明)
*
12.听到说“女性更擅长照顾家庭,男性更擅长赚钱”时,您的反应是?
A. 认同,觉得“这是普遍规律,多数家庭都这样”
B. 部分认同,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很多例外”
C. 不认同,觉得“照顾家庭和赚钱能力与性别无关,看个人选择”
D. 其他(请说明)
*
13.您刷到“女性被家暴”的案例后,会产生哪种联想?
A. 觉得“男性更容易使用暴力,和女性相处要更谨慎”
B. 觉得“家暴是少数极端情况,但男性施暴比例可能更高”
C. 觉得“家暴是个人品行问题,和性别无关,女性也可能施暴”
D. 其他(请说明)
*
14.对于“某高校男生考研录取率高于女生”的现象,您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觉得“高校在录取中很多专业更偏向男性”
B. 觉得“可能是该专业男生报考人数多或分数整体更高,和歧视无关”
C. 觉得“需要看具体专业和报考数据,不能直接归因为性别问题”
D.其他(请说明)
*
15.当网络上有人说“现在男性压力比女性大”时,您的态度是?
A. 完全认同,觉得“男性要买房养家,压力远大于女性”
B. 部分认同,觉得“男性有压力,但女性在家庭、职场也有压力,不能说谁更大”
C. 不认同,觉得“女性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压力比男性更大”
D. 觉得“压力因人而异,和性别无关,无法比较”
*
16.您有没有因发表性别相关观点,被他人指责“有认知偏差”(如“你被信息茧房困住了”“你看问题太极端”)?
A. 多次有(线上评论区、线下和同学聊天都发生过)
B. 偶尔有(仅在某一次讨论中被这么说过)
C. 从未有(发表过观点但没人这么说,或没发表过相关观点)
*
17.作为大学生,你认为,在形成对性别议题的看法时,哪3个因素对你的影响最大?【请选择3项】
A. 算法推荐:平台反复推送单一立场内容,导致观点固化
B. 网络匿名性:无需承担责任,容易发表极端观点并被影响
C. 社会刻板印象:“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先入为主
D. 群体氛围:身边同学或网友多持某一立场,随大流改变观点
E. 信息获取习惯:只看自己认同的内容,不愿接触相反观点
F. 个人经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
G.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H.其他(请说明)
*
18.您希望高校开设“性别平等与认知偏差矫正”相关课程吗?
A. 非常希望(觉得能帮自己更理性看性别议题)
B. 比较希望(好奇课程内容,有时间会选)
C. 无所谓(开不开都行,对自己影响不大)
D. 不太希望(觉得这类课程没意义,浪费时间)
E. 非常不希望
*
19.若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您更希望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可多选,可联想自己需要的知识)?【多选题】
A. 性别平等的基本理论与现实案例(如不同国家的性别政策实践)
B. 认知偏差的常见类型与识别方法(如“以偏概全”“刻板印象”的判断技巧)
C. 打破信息茧房的具体方法(如如何主动获取多元立场信息)
D. 性别对立事件的案例分析(如某热门事件中不同认知偏差的体现)
*
20.对于网络平台,您认为以下哪种优化方式最能帮助大学生“减少性别对立认知偏差”(可多选,可设想理想的平台环境)?【多选题】
A. 推荐内容时,主动增加“相反立场的优质内容”(如刷到女性视角内容后,推男性视角的理性分析)
B. 在性别相关话题下,置顶“客观事实科普”“多元观点汇总”内容
C. 提供“信息茧房检测工具”(如提示“您近期接触某立场性别内容占比90%,是否查看其他观点”)
D. 对“煽动性别对立、强化认知偏差”的言论加大处罚力度(如限流、封号)
E. 觉得平台无需优化,主要靠个人自觉
*
21.您个人是否尝试过“打破信息茧房,减少性别认知偏差”?若尝试过,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可多选)?【多选题】
A. 从未尝试过(觉得现有认知足够,或不知道怎么尝试)
B. 主动搜索:在知乎、微博等平台搜“XX性别对立事件 不同观点”
C. 关注账号:特意关注持不同立场、但理性发言的博主/UP主
D. 参与讨论:在评论区或线下和持不同观点的人平和交流,了解对方想法
E. 其他方式 (请说明)
*
22.您认为“矫正性别对立认知偏差”对您的生活有帮助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可结合自身感受)?【多选题】
A. 没帮助(觉得性别对立和自己无关)
B.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如更懂如何和异性沟通,减少因认知差异引发的冲突)
C. 有助于提升认知能力(如看问题更全面,不被极端观点带偏)
D. 有助于规划未来(如更理性看待职场、婚恋中的性别相关问题)
E. 其他帮助(请说明)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