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教育考试牵动千家万户,每一次热搜、每一句评论,都可能影响千千万万考生与家庭的情绪与决策。为了更科学、更温暖地守护这场“全民大考”的舆论环境,我们发起了关于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调查问卷,希望用数据与真诚对话,找到让官方、媒体、学校、家长、学生“一起向好”的路径。

       问卷共 29 题,仅需 10–13分钟,答案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匿名,所有问题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单选。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句心声,都将成为我们改进监测、优化回应、减少焦虑的关键力量。恳请您花一点时间支持,也欢迎把问卷转给更多关心教育的朋友——让理性与善意,在网络洪流里被更多人看见!感谢有您,一起把“考试焦虑”变成“成长共识”。

       谢谢。

一、基本信息(Q1–Q4)
*
Q1. 您的身份是
学生
大学生/研究生
家长
教师(含教研员)
教育行政人员
媒体/自媒体从业者
舆情/公关/技术公司人员
其他
*
Q2. 您日常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多选题】
微信
微博
抖音/快手
B站
小红书
知乎
今日头条
其他
*
Q3. 您所在地区
直辖市/省会
地级市
县城
乡镇/农村
*
Q4. 您的年龄是
10岁以下
10-15岁
15- 20岁
20-30岁
30岁以上
二、舆情关注行为(Q5–Q9)
*
Q5. 您是否主动搜索或关注与教育考试相关的话题?
几乎每天
每周数次
偶尔
从不
*
Q6. 以下哪类考试话题最容易吸引您点击或转发?最多选择3项】
中考分流
考研泄题
录取公平
考试作弊事件
学科竞赛加分
考试难度/命题争议
高考改革
其他
*
Q7. 当您看到一条未经证实的负面考试信息时,第一反应是
立即转发/评论提醒他人
先查证再决定是否转发
观望,等官方回应
不关注
*
Q8. 您认为当前考试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如何?
基本可信
真假参半
谣言居多
难以判断
*
Q9. 您是否曾因网络舆情而改变对某次考试或政策的看法?
是,且改变较大
是,轻微调整
否,坚持原看法
不确定
三、舆情参与行为 (Q10–Q14)
*
Q10. 您认为吐槽行为属于负面舆情信息吗?
属于,容易引发炒作
不属于,正常的吐槽是言论自由
看情况,吐槽内容如果偏激属于负面舆情,内容如果真实客观属于正常的反映情况(类似于举报)
*
Q11. 您在社交媒体吐槽过教育考试有关内容吗?
没有
*
Q12. 接上题,您在社交媒体吐槽教育考试有关内容后,有没有什么反应?
点赞、跟帖很多
没有什么反应
被人举报了
被人留言了
*
Q13. 面对教育考试有关问题时,在官方提供的举报渠道和个人社交媒体吐槽之间,您会选择哪种方式?
举报
吐槽
*
Q14. 接上题,您选择举报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可以当面交流
更容易解决问题
可以获得及时反馈
Q14,接上题,您选择吐槽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保护个人隐私
方便
发泄情绪
获得关注

四、舆情传播与影响(Q15–Q19)

*

Q15. 请评估以下主体对考试舆情走向的影响力(1=几乎没有,2=没有,3=中立,4=有影响,5=影响非常大) 

12345
①官方教育部门
①官方教育部门
②主流媒体
②主流媒体
③自媒体大V
③自媒体大V
④家长群体
④家长群体
⑤ 学生“粉圈”式应援/吐槽
⑤ 学生“粉圈”式应援/吐槽
*
Q16. 您认为舆情热度最高的时段通常出现在?
考试前1个月
考试期间
出分/录取阶段
无固定规律
*
Q17 您是否经历过因舆情导致的“信息焦虑”(如失眠、反复刷消息)?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未
*
Q18. 舆情爆发后,您最希望谁最先发声?
教育部/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省级教育考试院
学校/班主任
权威专家
无所谓
*
Q19. 您是否注意到某些商业机构(如培训机构)借考试舆情进行营销或者恶意炒作?
很常见
偶尔看到
没有注意
没见到
五、监测与应对评价(Q20–Q24)
*
Q20 您对目前官方舆情回应速度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极不满意
*
Q21 以下哪种官方回应形式最能缓解您的焦虑?最多选择2项】
短视频说明
图文长微博
直播答疑
一图读懂
新闻发布会
其他
*
Q22. 您是否知道本地教育考试院有舆情监测平台或举报通道?
知道且用过
知道但未使用
不知道
不关心
*
Q23. 当谣言被澄清后,您通常的态度是
主动二次传播澄清内容
点赞/转发官方辟谣
默默浏览,不再传播谣言
继续质疑官方澄清
*
Q24. 您认为现有舆情处置最大的短板是()最多选择3项】
回应速度慢
信息不透明
缺少第三方权威背书
语言太“官腔”
无有效惩处造谣者
平台限流导致看不到
其他
六、技术与伦理(Q24–Q22)
*
Q25 您是否接受使用AI大数据实时抓取公开帖子进行舆情监测?
完全接受
接受但需匿名化处理
仅接受人工抽样
不接受任何抓取
*
Q26 如果监测到考生个人舞弊线索,您认为最合适的处理流程是
立即公开通报以儆效尤
先内部核实,确认后再通报
仅向学校/家长私下反馈
不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
Q27. 您是否担心舆情监测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非常担心
有些担心
不太担心
完全不担心
*
Q28 未来您最期待哪项技术改进来优化舆情应对?
7×24小时智能问答机器人
实时谣言热度图谱
一键举报与反馈小程序
基于区块链的溯源辟谣系统
其他

七、开放问题

Q29. 请用一句话描述您心中理想的“教育考试舆情环境”。(填空,非必填)

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如需后续研究成果摘要,请留下邮箱(选填):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