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师数字教学素养现状调查(教师)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深入了解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师数字教学素养的真实状况,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我们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实行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并将严格保密。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作答。预计耗时约5-10分钟。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贡献!
一、基本信息
*
1. 您的性别( )
*
2. 您的教龄( )
1-5年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0年以上
*
3. 您的最终学历( )
专科及以下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
4. 您所在的学校属于( )
省会/直辖市重点中学
地级市重点中学
地级市普通中学
县城中学
乡镇中学
*
5. 您所处的学段( )
初中
高中
*
6. 您的职务是( )【多选题】
班主任
思政课备课组长
思政课教研组长
思政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
7. 过去一年,您参加数字化教学相关培训的次数是?
0次
1-2次
3-5次
5次以上
二、中学思政课教师数字教学素养
*
8. 基于您的教学经验,您认为当前数字化教学在中学思政课中的应用,初高中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最多选择2项】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差异
(如初中更侧重用动画、故事等具象化方式讲解基础概念;高中可借助数据图表、逻辑软件等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辨)
技术工具的适用深度差异
(如初中多用VR/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高中可引入AI工具进行文献检索、观点辨析和模拟论证)
学生的认知与互动需求差异
(如初中课堂需要更多游戏化、高互动的数字活动;高中课堂可支持更深入的在线研讨和协作探究)
评价与考核的导向差异
(如初中数字化评价更侧重过程性记录和兴趣激发;高中则更需与学业水平考试、高考评价要求衔接)
差异不明显,初高中应用情况基本相同
*
9. 您如何看待数字化教学在中学思政课中的价值?【多选题】
能化抽象为具体,增强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和易懂性
能创设沉浸式情境,强化价值引领和情感认同
能丰富互动形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
能基于数据实现学情分析,为精准教学提供支持
仅是辅助工具,需与传统教学方法深度融合,不能替代教师主导作用
在部分理论性极强的教学内容中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
存在潜在风险,如数字资源的意识形态安全性、信息过载等
其他(请说明):
*
10. 在数字教学方面,您有哪些主动的探索或实践?【多选题】
经常主动搜寻、筛选与思政课教学主题契合的数字资源
主动尝试运用新技术
主动参加各类数字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或工作坊
主动在教研组或区域内分享数字教学的经验与资源
其他(请说明):
目前仅限于完成学校要求的基本操作
*
11. 在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中,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最多选择2项】
政治把关责任:确保所有数字资源内容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正确无误
伦理安全责任:保护学生隐私数据,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健康、守法使用网络
育人导向责任:防止技术滥用,确保数字工具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而非流于形式
专业发展责任:持续学习,提升自身数字教学素养以胜任时代要求
*
12. 在思政课教学中,您经常使用哪些数字工具或资源?(每周至少使用1次)【多选题】
基础演示工具(如PPT、WPS演示)
音视频素材(如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平台的视频、音频)
在线教学平台(如智慧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
互动工具(如课堂在线答题器、弹幕、问卷星等)
专用思政资源(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模块、虚拟红色纪念馆等)
AI辅助工具(如用于备课、生成情境的AI大模型)
*
13. 您在使用数字技术时,最常遇到哪些困难?最多选择3项】
软件/平台功能复杂,操作不熟练
(如不会剪辑视频、用VR设备)
硬件设备问题
(如电脑、平板、VR眼镜等老化或故障率高
学校网络不稳定,影响在线资源使用和互动
资源格式不兼容
(如下载的案例无法插入PPT)
缺乏针对思政学科的特色工具培训
其他(请注明):
*
14. 遇到数字技术问题时,您通常如何解决?【多选题】
请教同事
查网络教程(如B站、公众号攻略)
联系学校技术支持
参加培训时向讲师提问
暂时放弃,改用传统方式
其他(请注明):
*
15. 您在哪些教学环节使用过数字技术?【多选题】
课前备课(查找资源、制作课件)
课中讲授与演示(播放视频、PPT讲解)
课堂互动(组织在线讨论、投票、答题)
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通过平台发布和收取作业)
课后拓展与辅导(推荐思政类数字阅读材料、进行线上答疑)
学生实践指导(指导学生制作思政类数字作品,如PPT、短视频)
暂未使用过数字技术
*
16. 您曾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过哪些类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多选题】
理论可视化(用动画、图表等呈现抽象理论,如“矛盾论”)
情境沉浸化(用VR/AR、视频等创设历史或时政情境,如“重走长征路”)
案例智能化(利用AI工具生成或分析时事热点案例,链接教材观点)
研讨互动化(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小组协作、辩论赛,如“网络道德辩论”)
实践数字化(引导学生用数字工具记录、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尚未进行过此类创新尝试
*
17. 总体来看,您认为恰当使用数字技术对中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的影响是?
提升非常明显,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深度、认同感显著增强
有一定提升,主要在兴趣和参与度方面
影响不明显,与传统教学效果相当
有消极影响,容易分散注意力,冲击深度思考
视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而定,效果不稳定
*
18. 您使用过哪些数字化方式对思政课教学进行评价或反思?【多选题】
利用教学平台的测验功能进行知识性随堂检测
利用问卷星等工具开展学生学习体验或满意度调查
回看课堂教学录像,反思教学环节设计和师生互动
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学情,优化教学
在线上教研社区分享自己的数字教学案例,征求同行评议
其他(请说明):
基本不使用任何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
19. 在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价时,您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多选题】
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与变化
数字工具使用的流畅度与课堂效率
学生在数字化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协作情况
自身在数字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空间
其他(请说明):
*
20. 您认为在思政课中运用数字化评价工具可能存在哪些风险或挑战?【多选题】
价值量化风险(如过度依赖数据,忽视情感、价值观等难以量化的育人效果)
算法偏见风险(如评价工具可能隐含设计者的偏见,对开放性政治议题评价不公)
数据安全风险(如学生答题数据、观点记录等存在泄露可能)
技术依赖风险(如一旦出现技术故障,评价活动即中断)
实用性风险(如现有工具不适合思政课特点,操作繁琐,难以常态化使用)
其他(请说明):
认为风险很小或没有风险
*
21. 您在专业发展中主要通过哪些数字化途径学习?【多选题】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思政课教师专属研修平台
(如”思政云课堂“)
思政类优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如“人民教育”、“思想者园地”)
在线学术数据库
(如中国知网、维普,查数字教学论文)
教师社群/论坛
(如钉钉教师群、微信教研群)
B站、小红书等平台的教师博主分享
其他(请说明):
未尝试过数字化专业学习
*
22. 您参与过以下数字化专业发展活动吗?【多选题】
在线教师培训课程
(如数字化教学直播课)
云端跨校教研
(如和外校老师共备数字教案)
数字化教学案例研讨会
(线上/线下)
教育技术工作坊
(如希沃白板、AI工具实操)
未曾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数字化教研活动
*
23. 您认为制约数字化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最多选择3项】
资源障碍(如缺乏高质量、成体系的思政课专属数字教学资源库)
时间障碍(如教学与管理任务繁重,缺乏足够时间学习和探索)
培训障碍(如现有培训内容零散、不系统,或与思政学科结合不紧密)
硬件障碍(如学校设备落后、网络条件差,无法支持高级应用)
指导障碍(如缺乏专家或同行的有效引领和持续指导)
动力障碍(如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积极性不高)
其他(请说明):
三、开放建议
*
24. 您对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数字教学素养有哪些具体建议?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