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非遗促进乡村振兴调查问卷 (政府 / 社区管理者调查问卷)

尊敬的政府 / 社区管理者:

您好!我们是《藏羌彝走廊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组。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区域内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管理经验与评价。问卷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我们将严格保密。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课题组

                                                         二零二五年七月

填答说明:

1、请在所选选项前的 “□” 打 “√”,或在 “____” 处填写具体内容;标注 “多选” 的题目可选择 1 个或多个选项。

2、涉及数据的题目,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准确信息;开放性问题请尽量详细说明。

一、基本信息
A1. 您的工作单位属于:(单选)
省级政府部门
市/州级政府部门
县级政府部门
乡镇政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非遗合作社/工坊管理机构

A2. 您所在地区属于藏羌彝走廊的具体区域:(单选)请在后面备注您的民族

甘肃省
西藏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
四川省
青海省
A3. 您在现岗位工作年限:(单选)
<3年
3-5年
5-10年
>10年
A4. 您的主要工作领域(可多选):【多选题】
非遗保护与传承
乡村振兴规划
文旅产业发展
社区治理
经济发展
其他
二、遗资源现状
B1. 您辖区内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单选)
0个
1-2个
3-5个
>5个
B2. 您辖区内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数量:(单选)
<10人
10-30人
31-50人
>50人
B3. 您辖区内现存的传统工艺作坊数量:(单选)
0个
1-5个
6-20个
>20个
B4. 您辖区内非遗项目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完整度(%)?(单选)
<30%(仅少量记录)
30%-60%(完成省级以上项目)
61%-90%(建立区域数据库)
>90%(全品类数字化)
B5. 您对当地非遗专项法规的执行效果满意度?(单选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三、非遗传承活力
C1. 您辖区内40 岁以下青年非遗传承人占比:(单选)
<20%
20%-40%
41%-60%
>60%
C2. 近一年辖区内非遗传承人参加培训的平均人次/传承人:(单选)
0次
1-2次
3-5次
>5次
C3. 近一年辖区内举办的非遗相关节庆活动参与人次/年:(单选)
<1000人次
1000-5000人次
5001-10000人次
>10000人次
C4. 您认为当地青少年对本民族/地区非遗的认知度:
非常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非常高
四、非遗产业开发
D1. 近一年辖区内开发的非遗文创产品种类(如服饰、手工艺品、数字产品):(单选)
0种
1-5种
6-20种
>20种
D2. 辖区内非遗企业/作坊应用现代技术(如 3D 打印、电商直播)的比例:(单选)
<30%
30%-60%
61%-90%
>90%
D3. 非遗产品线上销售额占辖区非遗产业总销售额的比例:(单选)
<10%
10%-30%
31%-50%
>50%
D4. 辖区内非遗文旅融合项目(如非遗体验游、民宿、研学旅行等)的平均客单价(元/人):(单选)
<100
100-300
301-500
>500
D6. 您认为辖区内主要非遗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在省内及周边地区):
非常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非常高
五、非遗传播效果
E1. 辖区内非遗项目在新媒体平台(抖音、微信、微博等)的覆盖率:(单选)
<30%
30%-60%
61%-90%
>90%
E2. 近三年辖区内非遗项目参与跨区域文化交流(如省内外展览、赛事)的次数:(单选)
0次
1-2次
3-5次
>5次
E3. 近三年辖区内非遗项目是否有国际参展/获奖经历:(单选)
是(次数:)
E4. 您认为当地居民对本民族/地区非遗的文化认同感:
非常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非常高
六、乡村振兴成效评估
F1. 非遗产业对辖区 GDP 的贡献率:(单选)
<5%
5%-15%
16%-30%
>30%
F2. 近三年村集体经济中非遗相关收入的年增长率:(单选)
负增长
0-10%
11%-20%
>20%
F3. 辖区内从事非遗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企业、工作室)数量:(单选)
0-5个
6-20个
21-50个
>50个
F4. 非遗相关岗位占辖区就业岗位的比例:(单选)
<10%
10%-30%
31%-50%
>50%
F5. 辖区内非遗体验馆密度(每万人拥有数量):(单选)
0个
1个
2-3个
>3个
F6. 辖区内村史馆 / 文化陈列室的建设覆盖率:(单选)
<30%
30%-60%
61%-90%
>90%
F7. 辖区内注册的非遗合作社数量:(单选)
0个
1-5个
6-20个
>20个
F8. 近一年跨村联合治理(如非遗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的项目数:(单选)
0个
1-2个
3-5个
>5个
F9. 您对辖区内政务公开(如非遗资金使用、项目申报流程)的满意度: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F10. 辖区内非遗从业者年均收入(元):(单选)
<2万
2-5万
5-10万
>10万
F11. 辖区内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单选)
<0.5:1
0.5-
0.8:1
0.8-1:1
>1:1
F12. 辖区居民家庭年教育文化支出占比:(单选)
<5%
5%-15%
16%-30%
>30%
七、耦合机制与实践路径
G1. 您认为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核心基础是(可多选):【多选题】
文化资源禀赋
政策支持
社区参与意愿
市场需求
生态环境匹配
其他
G2. 目前辖区内非遗与乡村振兴的主要耦合动力是(可多选):【多选题】
政府主导的项目扶持
企业/合作社的市场化运作
传承人的创新实践
村民自主参与
外部资本引入
其他
G3. 您认为当前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是(可多选):【多选题】
政策执行碎片化
市场开发能力不足
传承人才断层
生态保护与开发矛盾
文化认同度下降
其他
G4. 请举例说明辖区内非遗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成功案例(如产业融合、文化治理等):
G5. 您对进一步优化非遗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相互驱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建议(如政策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应用、文化兴业等):
问卷结束,感谢您的参与!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乡(镇)村 / 社区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