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公众对智能驾驶路权再分配的认知与态度调研
含AI生成内容
录音中...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我们是安徽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公众对智能驾驶路权再分配的认知与态度调研”,旨在了解公众对智能驾驶路权再分配的核心诉求与顾虑,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技术落地提供客观民意支撑。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为便于您理解问卷内容,特此说明核心概念:智能驾驶指通过车载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定位导航等技术,车辆可自主完成环境感知、路径规划、驾驶操作,无需或仅少量需要人类干预的驾驶模式。路权再分配指随着智能驾驶等新型交通方式出现,打破传统“人类驾驶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的路权格局,对道路通行权、通行优先级、车道资源占用权等进行重新调整与划分的过程。
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调研,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基本信息
*
1.
您的年龄段是?
18岁及以下
19-25岁
26-35岁
36-50岁
51岁及以上
*
2.
您的性别是?
男
女
*
3.
您的最高学历(含在读)是?
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
4.
您所在的城市级别是?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新一线城市(如合肥、成都、杭州、重庆等)
二线城市
三线及以下城市(含县城、乡镇)
*
5.
您目前的驾驶状况是?
无驾照
有驾照,但几乎不驾驶(每月<4次)
有驾照,偶尔驾驶(每周1-2次)
有驾照,且经常驾驶(每周≥3次)
*
6.
您是否亲自体验过或长期使用过任何智能驾驶相关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导航辅助驾驶等)?
从来没听说过/接触过
听说过/看过,但未亲身实践
是,偶尔使用过基础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
是,长期使用或深度体验过多种功能
不清楚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具体所指
二、对专属路权的态度
*
7.
为解决智能驾驶与人类驾驶的混行难题,您是否支持在交通拥堵的城区,将现有的一条普通车道改为智能驾驶车辆专用道?
支持
反对
说不清
*
8.
您做出以上选择的最主要理由是?
专用道能提高整体通行效率,减少混行冲突
智能驾驶车辆安全性更优,专用道可降低事故风险
可以降低交通治理成本,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其他
*
*
9.
您做出以上选择的最主要理由是?
公共道路资源应公平分配,不应专门向智能驾驶车辆倾斜
会加剧非专用道拥堵,影响自身出行
智能驾驶技术尚不成熟,专用道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其他
*
*
10.
您做出以上选择的最主要理由是?
不确定当前智能驾驶技术是否能适配城区复杂拥堵场景
不清楚所在城市智能驾驶车辆的普及率,担心专用道利用率不足或浪费资源
不了解是否有平衡公平性的配套政策(如对公共交通、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
不确定所在城区的道路资源(如车道数量、路网密度)是否适合设置专用道
不清楚政策核心目标,难以判断合理性
对智能驾驶专用道的安全风险、通行效率效果缺乏足够信息支撑
其他
*
*
11.
若相关部门计划设置智能驾驶专用道,您认为以下哪项前提条件最关键?
智能驾驶技术足够成熟
智能驾驶车辆拥有量达到当地车辆总数的10%以上
建立严格的违规占用专用道处罚机制
明确专用道动态评估机制
其他
*
*
12.
您更认可以下哪种智能驾驶专用道的使用规则?
全天专属使用(仅允许智能驾驶车辆通行)
高峰时段专属(如早7-9点、晚5-7点),非高峰时段共享
分时段交替使用
不支持任何形式的专用道规则
其他
*
*
13.
与“改造现有普通车道为专用道”相比,您对“在新建道路中单独规划智能驾驶专用道”的态度是?
更支持
态度一致
更反对
不确定
三、对规则优先级的态度
请根据不同交通场景,选择您认可的通行规则:
*
14.
场景1:道路上大部分是智能驾驶汽车,少数是人类驾驶汽车。在通过一个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时,一套“车路协同”系统会为所有车辆规划通行顺序。您认为这套系统应该?
绝对优先:严格按系统规划执行,人类驾驶员需服从。
协商优先:系统提出建议,但人类驾驶员有权否决或调整。
人类优先:系统只辅助,最终决定权永远在人类手中。
*
15.
场景2:道路上少数是智能驾驶汽车,大部分是人类驾驶汽车。在通过一个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时,一套“车路协同”系统会为所有车辆规划通行顺序。您认为这套系统应该?
绝对优先:严格按系统规划执行,人类驾驶员需服从
协商优先:系统提出建议,但人类驾驶员有权否决或调整
人类优先:系统只辅助,最终决定权永远在人类手中
*
16.
如果一辆智能驾驶汽车为紧急避险(避免碰撞行人或其他车辆),突然实线变道,影响了后方人类驾驶车辆。您认为交通法规应如何对待这种行为?
严格处罚相关责任方
根据当时情境和避险结果,酌情减免处罚
应为此类机器紧急避险行为设立全新的、独立的法规条款
*
17.
若一辆智能驾驶汽车在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交通事故中被判定负有主要责任,您认为责任应如何划分?
车主负责:由汽车所有者承担主要法律责任。
厂商负责:由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制造公司承担主要法律责任。
混合责任:根据过错具体原因按比例划分。
引入新主体:应设立专门的“机器驾驶人”保险或赔偿基金,社会化分担责任。
*
18.
您是否支持“智能驾驶车辆在学校、养老院周边路段,必须自动降速并让行行人”的特殊规则?[单选题]
支持
不支持
无所谓
第四部分:对空间改造的接受度
*
19.
为了给智能驾驶汽车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停车空间,需要改造现有道路和停车场。请对以下改造相关影响的接受程度打分(1分=非常不接受,2分=不太接受,3分=中立,4分=比较接受,5分=非常接受):
1分=非常不接受
2分=不太接受
3分=中立
4分=比较接受
5分=非常接受
改造导致的施工期交通拥堵
改造导致的施工期交通拥堵
减少路边停车位,改为智能驾驶适配设备
减少路边停车位,改为智能驾驶适配设备
占用部分公共绿地或人行道,用于智能驾驶相关改造
占用部分公共绿地或人行道,用于智能驾驶相关改造
*
20.
您认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以适配智能驾驶,其成本应由谁主要承担?
政府(即全体纳税人)
智能汽车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
政府与企业按比例共同承担
政府、企业、消费者按比例共同承担
其他
*
*
21.
如果智能驾驶所需的道路改造,需要永久性地缩减您所在小区周边1-3条机动车道,您对此的接受程度是?
完全不能接受,居民日常机动车通行权应优先保障
不太能接受,除非能证明对缓解拥堵有显著效果
中立,需视改造后的实际效果而定
比较接受,愿意为技术进步牺牲部分行车便利
非常接受,支持将道路资源向更高效、更绿色的交通方式重新分配
*
22.
若智能驾驶改造能显著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但改造后,部分道路将设立“智能驾驶专属车道”。您的看法是?
反对,公共道路资源不应根据车辆技术类型进行区分,会造成不公
谨慎支持,但应仅限于快速路/高速,且未来技术普及时需取消或动态调整
支持,高效工具享有优先路权是合理的,能激励技术普及
强烈支持,这是提升社会整体效率的必要措施,应大力推广
*
23.
您认为大规模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以适配智能驾驶,所能带来的主要社会效益是?
【
最多
选择3项】
大幅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显著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节约通勤时间
促进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带动经济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释放更多土地用于绿化和公共生活
为老年、残疾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更普惠的出行服务
无明显社会效益,改造性价比不高
第五部分:开放题
*
24.
请用一句话总结:在迎接智能驾驶的时代,您认为政府在管理城市道路上,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什么?
*
25.
结合智能驾驶发展中的路权分配、道路改造、规则制定等问题,您认为政府还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更好地平衡各方权益、推动智能驾驶有序落地?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公众对智能驾驶路权再分配的认知与态度调研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