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协同治理视角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优化研究调查问卷
录音中...
尊敬的企业/业务负责人:您好!本问卷旨在研究北京 “南平台” 在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中的协同治理效果,识别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问卷匿名填写,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请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如实作答,感谢您的支持!
*
一、企业基本信息
1.企业所属领域:
干细胞与基因治疗
实验动物与模型构建
临床检测
跨国药企
其他
*
*
2.企业规模:
微型(人员<10人)
小型(10≤人员<50人)
中型(50≤人员<300人)
大型(人员≥300人)
*
3.近 1 年特殊物品进出口业务频次:
无
每月 1-3 次
每月 4-10 次
每月 10 次以上
*
4.是否通过北京 “南平台” 办理特殊物品进出境业务:
是
否(若选 “否”,请跳至第9题)
*
二、“南平台” 服务体验与监管流程评价(仅通过 “南平台” 办理业务的企业填写)
5.您通过 “南平台” 办理的特殊物品类型主要有(可多选):
【多选题】
低风险科研抗体/试剂
临床样本(如血液、组织)
实验动物(如小鼠、猴)
病原微生物 / 病毒载体
其他
*
*
6.对 “南平台” 以下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很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智能审批系统操作便捷性
智能审批系统操作便捷性
审批周期
审批周期
特殊物品冷链物流保障
特殊物品冷链物流保障
政策咨询与问题响应速度
政策咨询与问题响应速度
跨部门衔接
跨部门衔接
*
7.通过 “南平台” 办理业务后,特殊物品进出口审批周期较之前(未通过平台时)是否缩短?
显著缩短(>50%)
有所缩短(20%-50%)
基本无变化
有所延长
*
8.您认为 “南平台” 在特殊物品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可多选,可补充):
【多选题】
智能审批清单覆盖范围不足(如部分低风险物品未纳入)
与海关系统对接不稳定(如数据同步延迟)
风险评估流程不透明
缺乏高时效性物品绿色通道(如急救样本)
其他
*
*
三、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痛点识别(所有企业填写)
9.企业在特殊物品进出口过程中,最常遇到的监管问题是(可多选):
【多选题】
审批周期长(>1 个月)
物品归类不明确(如细胞药无法界定)
国内外标准不统一(如动物检疫)
跨区域审批效率低(如京津冀)
冷链衔接不畅(如样本失温)
缺乏专业报关 / 货代服务
其他
*
*
10.针对高风险特殊物品(如病原微生物、基因编辑细胞),当前监管中最需要优化的环节是(可多选):
【多选题】
风险评估流程
查验方式
全流程追溯
跨部门协同
其他
*
*
11.若企业涉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特殊物品跨境监管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可多选):
【多选题】
国内外审批标准差异大
样本通关周期影响试验进度
多中心数据一致性受监管流程影响
缺乏国际监管协作机制
其他
*
*
12.您认为当前特殊物品监管政策(如白名单、外资准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多选题】
白名单覆盖范围窄
外资准入限制
政策落地滞后于行业发展
政策解读不清晰
其他
*
*
四、协同治理优化建议(所有企业填写)
13.您认为 “南平台” 在推动 “政府 + 企业 + 高校 + 协会” 协同监管中,应优先强化哪些功能?(可多选)
【多选题】
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如海关、药监局数据互通)
联合制定监管标准(如特殊物品分类)
开展监管技术研发(如 AI 评估)
提供企业合规培训
其他
*
*
14.针对京津冀特殊物品风险评估互认,您希望实现哪些突破?(可多选)
【多选题】
一地评估、多地通用
统一跨区域审批流程
共享企业信用信息
其他
*
*
15.对于高风险特殊物品入境联合监管机制落地,您认为最需要哪些部门的协同支持?(可多选)
【多选题】
海关
国家药监局
卫健委
科技部
地方管委会
其他
*
*
16.请补充您对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优化的其他建议:问卷结束,再次感谢您的配合!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协同治理视角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优化研究调查问卷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