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家精神相关情况调查

*
1.

您了解“科学家精神”的具体内涵吗?

A. 非常了解,能清晰阐述核心内容
B. 了解一些,知道大概方向
C. 不太了解,只听过这个概念
D. 完全不了解
*
2.

 您认为科学家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

A. 至关重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B. 比较重要,对科技发展有显著影响
C. 一般,是特定群体的精神特质
D. 不太重要,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
*
3.

您是否去过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如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

A. 去过多次
B. 去过1-2次
C. 听说过但没去过
D. 完全没听说过
*
4.

您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现有宣传形式(如展板、讲解等)满意度如何?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一般
D. 不太满意
E. 非常不满意
*
5.

您认为现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多选题】
A. 宣传形式太传统,缺乏吸引力
B. 互动性弱,参与感不足
C. 内容不够丰富,深度不足
D. 影响力有限,知晓度不高
E. 其他
*
6.

您是否愿意参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科普活动(如讲座、问答竞赛等)?

A. 非常愿意
B. 比较愿意
C. 视情况而定
D. 不太愿意
E. 完全不愿意
*
7.

若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家精神智能问答系统(可解答科学家生平、成就、精神内涵等问题),您是否愿意使用?

A. 非常愿意
B. 比较愿意
C. 不确定
D. 不太愿意
E. 完全不愿意
*
8.

您希望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科学家精神相关内容?

【多选题】
A. 教育基地实地参观
B. 线上科普平台(如小程序、网站)
C. 学校课堂或讲座
D. 社交媒体推送
E. 科普书籍或纪录片
F. 其他
*
9.

您的身份是?

A. 在校学生(中小学)
B. 在校学生(高校)
C. 科研人员
D. 普通市民
E. 其他
*
10.

您的年龄段是?

A. 18岁以下
B. 18-25岁
C. 26-40岁
D. 41-60岁
E. 60岁以上
*
11.

您认为“科学家精神”的核心特质应包含哪些?

【多选题】
A. 爱国奉献,心系国家需求
B. 勇于创新,突破技术瓶颈
C. 求真务实,严谨治学态度
D. 协同合作,团队攻坚精神
E. 甘为人梯,培育青年人才
F. 其他
*
12.

您能列举出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典型人物或事迹吗?

A. 能列举3个及以上
B. 能列举1-2个
C. 只能说出模糊印象,说不出具体案例
D. 完全说不出
*
13.

您更倾向于通过哪种形式了解科学家精神?

【多选题】
A. 科学家生平故事(文字/视频)
B. 科学成就通俗解读
C. 模拟科研场景互动体验
D. 与科学家“对话”(如AI问答、角色扮演)
E. 其他
*
14.

 若智能问答系统能解答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问题,您更希望它覆盖哪些内容?

【多选题】
A. 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选择
B. 关键科研成果的研发历程
C. 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突破
D. 精神品质在当代的体现与传承
E. 与日常生活、学习的结合点
*
15.

您认为青少年培养科学家精神对其成长的意义是?

【多选题】
A. 帮助树立科学志向,明确人生目标
B. 培养严谨思维和创新意识
C.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D. 意义不大,与学业关联较弱
*
16.

您觉得当前社会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力度如何?

A. 力度充足,公众认知度高
B. 有所欠缺,需加强宣传
C. 严重不足,亟待系统性推广
D. 不关注,无所谓
*
17.

您认为在当代社会,科学家精神中最需要被弘扬的核心价值是哪一项?

A. 「爱国精神」—— 以科研服务国家需求(如“两弹一星”精神)
B. 「创新精神」—— 突破技术封锁、敢为人先(如屠呦呦提取青蒿素)
C. 「求实精神」—— 严谨治学、拒绝浮躁(如袁隆平田间验证杂交稻)
D. 「奉献精神」—— 甘坐冷板凳、不计个人得失(如于敏隐姓埋名搞科研)
*
18.

您认为科学家精神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存在关联吗?

A. 密切相关,其蕴含的“严谨、创新、坚持”能指导生活与工作
B. 有一定关联,但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对生活的改变
C. 关联较弱,是科研领域的专属精神
D. 毫无关联,与普通人无关
*
19.

若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问答系统)传播科学家精神,您认为其最大价值在于?

【多选题】
A. 打破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区也能便捷接触科学精神
B. 通过互动化形式(如个性化问答)提升公众参与感
C. 用科技手段本身诠释“创新精神”,形成“科技传精神”的呼应
D. 弥补传统宣传的单向性,让精神传播更生动易懂
*
20.

您认为当前社会对科学家的关注度与娱乐明星相比如何?这种差距是否合理?

A. 科学家关注度远低于明星,不合理,需加强对科研群体的宣传
B. 科学家关注度略低,基本合理,两者领域不同无需比较
C. 科学家关注度与明星持平,现状合理
D. 不关注此类比较
*
21.

您认为青少年通过学习科学家精神,最应培养的能力是?

【多选题】
A. 面对失败的抗挫折能力(如科研中的无数次实验失败)
B. 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如从无到有突破技术难题)
C. 团队协作中的包容与配合(如大科学工程中的跨领域合作)
D. 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如将科研与民生问题结合)
*
22.

您是否愿意主动向他人(如家人、朋友)分享科学家精神相关内容?

A. 非常愿意,认为其有重要价值
B. 愿意,但需对方感兴趣时才分享
C. 偶尔会分享,视具体内容而定
D. 不愿意,觉得话题较严肃,难以引起共鸣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