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重要 | 不太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要 | 很重要 |
|---|
| 1.技术价值认同(认识到GenAI对教学创新、效率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具有主动探索和应用的意愿。) |
1.技术价值认同(认识到GenAI对教学创新、效率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具有主动探索和应用的意愿。) | | | | | |
| 2.人机协同意识(理解人类智能与AI的差异与互补性,认同人机协同但坚守教育的人文核心,对AI炒作保持批判性,培养以人为本的心态,理解AI的人类主导性。) |
2.人机协同意识(理解人类智能与AI的差异与互补性,认同人机协同但坚守教育的人文核心,对AI炒作保持批判性,培养以人为本的心态,理解AI的人类主导性。) | | | | | |
| 3.责任与探索(对使用AI持负责任态度,同时具备积极探索新工具、新方法的主动性。在应用过程中保持毅力和坚持。) |
3.责任与探索(对使用AI持负责任态度,同时具备积极探索新工具、新方法的主动性。在应用过程中保持毅力和坚持。) | | | | | |
| 4.伦理规范意识(了解GenAI应用中的伦理要求、道德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伦理风险的具体范畴,掌握并能够应用AI伦理规范,理解典型伦理问题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 |
4.伦理规范意识(了解GenAI应用中的伦理要求、道德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伦理风险的具体范畴,掌握并能够应用AI伦理规范,理解典型伦理问题并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 | | | | | |
| 5.隐私与数据安全(在GenAI应用中保护学生个人信息,选择符合数据安全标准的工具,理解数据安全的完整内涵。 ) |
5.隐私与数据安全(在GenAI应用中保护学生个人信息,选择符合数据安全标准的工具,理解数据安全的完整内涵。 ) | | | | | |
| 6.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够识别GenAI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偏见、幻觉、学术诚信、文化破坏、环境成本等),坚持人类问责原则,质疑GenAI的可解释性,评估GenAI替代人类的限度,并制定防范和应对措施。) |
6.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够识别GenAI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偏见、幻觉、学术诚信、文化破坏、环境成本等),坚持人类问责原则,质疑GenAI的可解释性,评估GenAI替代人类的限度,并制定防范和应对措施。) | | | | | |
| 7.原理理解(理解GenAI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力与局限,了解GenAI基本知识,为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
7.原理理解(理解GenAI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力与局限,了解GenAI基本知识,为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 | | | | |
| 8.工具选择与评估(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评估和选择合适的GenAI工具和平台。) |
8.工具选择与评估(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评估和选择合适的GenAI工具和平台。) | | | | | |
| 9.技术操作能力(掌握GenAI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保障技术环境的正常运行,并能在操作中融合伦理考量。) |
9.技术操作能力(掌握GenAI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保障技术环境的正常运行,并能在操作中融合伦理考量。) | | | | | |
| 10.资源创建与管理(利用GenAI创建、加工和管理教学资源,掌握AI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并能够创造性定制AI工具以解决具体教育挑战。) |
10.资源创建与管理(利用GenAI创建、加工和管理教学资源,掌握AI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并能够创造性定制AI工具以解决具体教育挑战。) | | | | | |
| 11.教学问题识别与分析(能够识别适合用GenAI解决的教学问题,并准确定位技术应用的切入点。利用GenAI进行学情分析。) |
11.教学问题识别与分析(能够识别适合用GenAI解决的教学问题,并准确定位技术应用的切入点。利用GenAI进行学情分析。) | | | | | |
| 12.教学过程设计(将GenAI整合到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活动中,设计人机协同的教学流程,理解教学融合的有机结合本质,掌握GenAI教学法。) |
12.教学过程设计(将GenAI整合到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活动中,设计人机协同的教学流程,理解教学融合的有机结合本质,掌握GenAI教学法。) | | | | | |
| 13.资源与策略设计(利用GenAI设计学习支持策略、创建教学资源,进行智能备课和作业设计,构建问题解决模型。) |
13.资源与策略设计(利用GenAI设计学习支持策略、创建教学资源,进行智能备课和作业设计,构建问题解决模型。) | | | | | |
| 14.风险评估与预案(预见GenAI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内容不准、技术故障),制定应对预案。) |
14.风险评估与预案(预见GenAI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内容不准、技术故障),制定应对预案。) | | | | | |
| 15.课堂教学实施(在真实课堂环境中有效实施基于GenAI的教学活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沉浸式学习体验。) |
15.课堂教学实施(在真实课堂环境中有效实施基于GenAI的教学活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沉浸式学习体验。) | | | | | |
| 16.学习环境管理(创建支持GenAI应用的学习环境,确保技术可及性,处理突发技术问题。) |
16.学习环境管理(创建支持GenAI应用的学习环境,确保技术可及性,处理突发技术问题。) | | | | | |
| 17.学生指导与支持(指导学生使用GenAI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基于实时反馈调整教学,利用GenAI开展个别化指导,支持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
17.学生指导与支持(指导学生使用GenAI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基于实时反馈调整教学,利用GenAI开展个别化指导,支持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 | | | | |
| 18.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利用GenAI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计算思维、合作与创新能力。) |
18.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利用GenAI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计算思维、合作与创新能力。) | | | | | |
| 19.评价方案设计(设计包含GenAI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案和工具。利用技术进行多元化的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估。) |
19.评价方案设计(设计包含GenAI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案和工具。利用技术进行多元化的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估。) | | | | | |
| 20.数据驱动教学(利用工具分析GenAI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进行智能化的评估数据分析,并能批判性评估AI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
20.数据驱动教学(利用工具分析GenAI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进行智能化的评估数据分析,并能批判性评估AI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 | | | | |
| 21.学生评价参与(引导学生使用GenAI工具进行自主评价和同伴互评。解读GenAI生成的学习报告,实施人机协同的反馈机制。) |
21.学生评价参与(引导学生使用GenAI工具进行自主评价和同伴互评。解读GenAI生成的学习报告,实施人机协同的反馈机制。) | | | | | |
| 22.AI学习共同体(能够在校本、区域或在线平台中,通过协作讨论、共同备课、案例分享、实例共建等方式,实现围绕GenAI教学应用的持续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能力。教师不仅参与共同体,还能够在共同体内贡献实践经验、推动知识共享与资源扩散,促进AI教学创新的群体化升级。) |
22.AI学习共同体(能够在校本、区域或在线平台中,通过协作讨论、共同备课、案例分享、实例共建等方式,实现围绕GenAI教学应用的持续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能力。教师不仅参与共同体,还能够在共同体内贡献实践经验、推动知识共享与资源扩散,促进AI教学创新的群体化升级。) | | | | | |
| 23.专业反思与创新(理解GenAI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主动运用GenAI促进自我反思与专业发展,创造新型教学模式与策略。具备将AI作为反思对象、反思工具与创新工具的能力并推动教学持续改进。) |
23.专业反思与创新(理解GenAI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主动运用GenAI促进自我反思与专业发展,创造新型教学模式与策略。具备将AI作为反思对象、反思工具与创新工具的能力并推动教学持续改进。) | | | | | |
| 24.终身学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主动跟踪、了解并学习AI最新发展趋势,学习并内化其新知识、新工具以持续提升自身AI素养,并将新学到的内容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 |
24.终身学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主动跟踪、了解并学习AI最新发展趋势,学习并内化其新知识、新工具以持续提升自身AI素养,并将新学到的内容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