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深度与成效调查问卷(教师版--使用平台后)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深度与成效调查问卷(教师使用一年后)
尊敬的老师:您好!鉴于您在过去一年中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特设计本问卷旨在深入了解骨干教师对平台的深度认识、高阶应用能力、创新整合模式及成效评价。您的真知灼见将对平台的发展与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问卷匿名填写,仅作研究之用,敬请畅所欲言。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您的教龄是?【单选题】
A. 5年及以下
B. 6-10年
C. 11-15年
D. 15年以上
*
2.在过去一年中,您应用平台所获得的主要成果类型包括?【多选题】
A. 市级及以上精品课、优课
B. 市级及以上教学评比奖项
C. 市级及以上平台应用案例比赛奖项
D. 市级及以上专题讲座或经验分享
E. 发表相关论文或撰写案例
F. 指导学生获得项目成果
第二部分:深度认知与整合理念
*
3、您认为平台资源在支持“教学创新”(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数字化实验)方面的核心价值在于?【多选题】
A. 提供高质量的可视化资源(实验视频、动画),作为探究的起点和支撑
B. 提供系统化的知识讲解,为项目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C. 其模块化资源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
D. 名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能极大启发我的创新教学设计
E. 为创新成果的展示与推广提供了权威平台(如申报精品课)
F. 其他
*
4.在整合平台资源进行备课时,您最常采用的模式是?【单选题】
A. 替代式:直接使用平台的完整课程视频或课件进行教学。
B. 补充式:以自有教学设计为主,抽取平台的片段资源(如实验视频、动画)作为补充。
C. 修改式:下载平台资源后,根据学情和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深度修改和重组。
D. 生成式:以平台资源为灵感和素材源,自主设计全新的教学流程并生成新资源(如学习任务单)。
E. 共生式:我的教学设计与平台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双师课堂”或混合式教学模式,难以分离。
第三部分:高阶应用与创新能力
*
5.除了基础课程,您深度使用并整合进教学的平台功能模块有哪些?【多选题】
A. 教师研修:学习先进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创新
B. 专题教育: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情境素材(如“碳中和”与“PM2.5”)
C. 课后服务:提供科普拓展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D. 教改经验:参考各地优秀案例优化自身教学
E. 虚拟实验:(若平台有)用于预实验或替代危险操作
F. 其他
*
6.您如何利用平台资源支持学生的“学”?【多选题】
A. 布置学生观看视频进行课前预习
B. 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平台提供的实验方案或数据
C. 指导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自主完成项目报告或探究任务
D. 鼓励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
E. 利用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如为不同层次学生推荐不同资源)
*
7.在您成功的课例/案例(如水质检测、碳中和、数字化实验)中,平台资源具体扮演了哪种角色?【多选题】
A. 情境创设者:提供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如雾霾、水质问题视频)。
B. 知识提供者:提供项目所需的核心知识讲解(如碳循环、净化原理)。
C. 方法示范者:提供标准化的实验操作流程与方法(如水质检测方法)。
D. 思维启发者:平台名师的分析思路启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E. 成果展示台:学生利用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四部分:成效评价与反思建议
*
8.应用平台进行教学创新给您个人带来的最大成长是?【多选题】
A. 教学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显著提升
B.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能力增强
C. 形成了个人标志性的教学风格或课例
D. 拓宽了专业视野,站到了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
E. 提升了总结、提炼和推广教学成果的能力
*
9.您认为平台目前在高阶教学应用支持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多选题】
A. 缺乏支持项目式学习(PBL) 的完整资源包(如项目指引、评价量规)
B. 跨学科整合资源较少,难以找到化学与工程、技术、数学等融合的案例
C. 缺乏原始数据(如实验原始数据、社会调查数据),不利于学生进行二次分析
D. 资源的交互性不足,多是单向传输,缺乏可操作的模拟仿真或即时反馈练习
E. 平台社区功能薄弱,难以与其他创新教师形成研讨共同体
F. 其他
*
10.对于平台的未来发展,您最期待的功能或资源是?【多选题】
A. 开放式资源创作与共享平台,允许教师上传和分享自己创作的创新资源
B. AI助教功能,能根据课程内容智能生成习题、思维导图或学习路径
C. 虚拟实验室,提供高度仿真的化学实验操作环境
D. 学生学情数据分析系统,与平台学习行为挂钩,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
E. 跨学科主题资源库,系统集成STEM/STEAM主题项目资源
F. 其他
*
11.开放题:请结合您最成功的一个课例(如《水质检测》《看见氧气》《碳单质的多样性》等),简要阐述您是如何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与您的教学设计进行创造性整合的?(例如:如何引入?如何重构?如何支撑学生活动?)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