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安全调研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用于用户画像与交叉分析)
*
1. 您的年龄段是?
A. 18-22岁
B. 23-28岁
C. 29-35岁
D. 36岁及以上
*
2. 您目前常驻的城市类型是?
A.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B. 新一线/二线城市
C. 三线及以下城市
D. 乡镇或农村
*
3. 您的职业状态是?
A. 在校学生
B. 职场新人(工作3年内)
C. 资深职场人
D. 自由职业者
E. 其他
第二部分:安全行为与痛点(对应“核心安全功能”)
*
1. 在晚于9点回家/返校时,您通常采取的交通方式是?(可多选)【多选题】
A. 网约车(滴滴/高德等)
B. 出租车
C. 地铁/公交
D. 骑行/步行
E. 自驾
F. 有亲友接送
*
2. 在独自乘坐网约车/出租车时,您通常会做以下哪些事情来获得安全感?(可多选)【多选题】
A. 一上车就假装打电话,说“我马上到家了”之类的话
B. 将车辆信息(车牌、车型)截图发给亲友
C. 全程开启导航并留意路线
D. 与司机几乎零交流,刻意保持距离
E. 随身携带防身用品(如报警器、辣椒水)
F. 很少做特别防护,觉得比较安全
*
3. 当您不得不独自走一段夜路时,以下哪些描述符合您的真实心态?【多选题】
A. 高度紧张,会反复观察身后,听到脚步声就心慌
B. 比较警惕,会提前收好手机,加快步伐
C. 会戴上耳机听歌或播客,用声音隔绝外界来缓解焦虑
D. 感觉问题不大,比较放松
*
4.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曾有过以下让您感到不安的“微小瞬间”?(可多选)【多选题】
A. 独自在家点外卖,要求放门口但仍被敲门
B. 夜晚跑步/散步时,感觉被人尾随或长时间注视
C. 在公共交通上,遭遇故意的身体靠近或触碰
D. 独居租房,担心门锁不够安全或邻居可疑
E. 几乎没有类似经历
*
5. 如果有一个女性安全信息库,您最希望获取哪一类内容?【多选题】
A. 具体场景的自保技巧(如被尾随、骚扰时的脱身话术与行动)
B. 防身工具的专业测评与使用指南
C. 真实安全案例的法律解析与维权流程
D. 心理建设指南,如何克服恐惧、培养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情感互动与陪伴需求(对应“虚拟陪伴”功能)
*
1. 当您在生活中遇到压力或负面情绪(如工作焦虑、感情困扰、人际矛盾)时,您通常会如何排解?(可多选)【多选题】
A. 向现实中的朋友/家人倾诉
B. 在无人认识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小号、树洞类App)匿名抒发
C. 刷视频、看剧、打游戏来转移注意力
D. 自我消化,等待情绪过去
E. 希望有倾诉渠道,但不知道找谁或如何开口
*
2. 如果有一个完全匿名的“树洞”社区,您愿意分享哪类内容?【多选题】
A. 职场/学业中的不公平待遇与内心挣扎
B. 情感与亲密关系中的困惑与伤痛
C. 关于自我价值、年龄焦虑、外貌焦虑的内心独白
D. 生活中难以向熟人启齿的“小确丧”
E. 可能都不会分享,但愿意浏览他人的故事
*
3. 对于“虚拟陪伴角色”的回复,您更看重以下哪种特质?
A. 共情型陪伴:能理解我的情绪,给予温暖的安慰和鼓励。
B. 实用型伙伴:能基于我的倾诉,提供清晰、可操作的建议。
C. 知识型专家:能从心理学或社会学角度,帮我分析问题根源。
D. 轻松型朋友:能用幽默、俏皮的方式帮我转换心情。
*
4. 在经历不愉快事件后,一句什么样的话最能给您带来安慰?【多选题】
A. “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情感认同)
B. “我们一起来想想,接下来可以做点什么?”(行动导向)
C. “我理解你的感受,很多人都会这样。”(普遍化安慰)
D. “别想太多了,走,我带你去‘云吸猫’!”(注意力转移)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