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旅行的方式选择与意义重构

您好!我们是来自CTB竞赛的学生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创新项目关于“旅行的意义”的深入研究。本问卷将包含一个简化的性格测试,并探讨您对旅行的看法。问卷匿名,数据严格保密,感谢您的参与!
*
1.
您的年龄是
18岁及以下
19-25岁
26-35岁
36岁及以上
*
2.
您大致的旅行频率是
每年多次(≥3次)
每年1-2次
每2-3年一次
几乎不旅行/很少旅行
*
3.
在社交场合中,您通常觉得
与人互动让您精力充沛(更偏外向)
独处或深度交流让您感到舒适(更偏内向)
*
4.
当计划旅行时,您更倾向于
制定详细、明确的行程表,享受按计划行事的掌控感
只有一个大致框架,享受随遇而安
*
5.
在旅行过程中,什么更吸引您
丰富的感官体验、具体的事实和眼前的现实(如美食、地标建筑)
感受地方的“氛围”、探索可能性及其意义等
*
6.

 当做出旅行决策时,您主要依据

客观逻辑、公共标准和性价比
个人价值观和情感共鸣,以及对他人感受的考量
*
7.

在规划旅行时,您是否会参考社交媒体(如小红书、抖音)或网络攻略?

是,这是我规划行程的主要依据
是,但仅作为部分参考
很少参考,我更倾向于自行探索
从不参考
*
8.

 在旅行目的地的体验选择上,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优先访问“网红打卡点”
优先追求“沉浸式文化体验”
两者兼顾,力求平衡
*
9.

 您选择“网红打卡”式旅行,主要原因是?

【多选题】
分享到社交媒体能获得满足感和认同感
担心错过热门地点,有种“完成任务”的感觉
这些地点通常经过了验证,不容易“踩雷”
时间有限,打卡高效景点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其他
*
10.

 您选择“沉浸式文化体验”时,最看重的是什么?

【多选题】
获得独特且个人的回忆,而非千篇一律的照片
真正理解和连接当地的文化与生活
逃避人群,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在体验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其他
选项6
*
11.

您如何平衡“打卡”与“沉浸”之间的关系?

以打卡点为主线,在途中随机进行深度探索
以深度体验为主线,只选择少量真正感兴趣的打卡点
行程明确分为“打卡日”和“沉浸日”
在打卡点时,也努力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他
*
12.

. 您是否曾因为一个地方是“网红打卡点”而支付了您认为过高的费用(如门票、餐饮、住宿)?

经常如此
偶尔如此
很少如此
从未如此
*
13.

您认为社交媒体算法推荐(“信息茧房”)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了您对旅行目的地的发现?

限制很大,我总是看到差不多的内容
有一定限制,但我会有意识地主动搜索
几乎没有限制,我能接触到多元信息
说不清
*
14.

回顾您的旅行经历,哪些时刻让您感觉“不虚此行”?

【多选题】
拍到了完美的、获得大量点赞的照片/视频时
意外发现一个不在计划内的美丽角落时
完成一次挑战(如登山、潜水。当然,也可以是对您个人而言的挑战,尝试自己未尝试过的事物)时
与当地人或有趣的旅伴进行深度交流时
独自一人静静感受自然或城市脉搏时
品尝到美食时
其他
*
15.

您是否认为,过度依赖网络攻略会导致人们失去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从而让旅行意义变得模糊?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
16.

 在您看来,“旅行”最核心的意义是什么?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