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物修复与现代设计认知调查问卷》

说明:本问卷用于了解大学生、研究生对传统文化修复理念与现代设计的认知,答案无对错之分,恳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支持!
*
您的教育阶段是?
A. 本科生
B. 硕士研究生
C. 博士研究生
一、基本认识(1-5题)
*
1. 您是否观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物修复类纪录片?
A.完整观看过至少1部
B. 看过片段
C. 从未看过
*
2. 您是否听说过中国文物修复中的“修旧如旧”原则?
A. 听说过且了解具体内涵
B. 听说过但不了解
C. 没听说过
*
3. 您是否了解日本“金缮(Kintsugi)”工艺(用金/漆修补破损器物)?
A. 非常了解(能描述核心理念)
B. 略有耳闻
C. 完全不了解
*
4. 您对“侘寂(Wabi-sabi)”美学(接受不完美、欣赏质朴自然)的认知程度是?
A. 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B. 知道这一概念但不熟悉
C. 首次听说
*
5. 您认为文物修复的首要目的是?
A. 保留历史信息(如破损痕迹、工艺特征)
B. 恢复外观完整度,便于展示
C. 恢复实用功能,让文物重新被使用
二、态度与观念(6-11题)
*
6. 您是否认同“修旧如旧”原则(文物修复应保留原有风貌)?
A. 完全认同:文物的历史痕迹是其价值的一部分
B. 部分认同:可适度修复以恢复功能,但需保留核心特征
C. 不认同:修复应让文物看起来“崭新完整”
*
7. 对于“金缮将破损器物修复后价值提升”这一现象,您的看法是?
A. 认同:破损痕迹是独特的美,修复后更有意义
B. 中立:价值提升是市场炒作,本质还是旧器物
C. 不认同:破损器物修复后不如全新器物
*
8. 您认为“故意在波斯地毯、美国拼布中加入小瑕疵”的传统,体现了什么?
A. 谦逊的态度:承认人类无法做到完美
B. 文化符号:是特定群体的标志性工艺
C. 无意义的传统:没必要刻意制造瑕疵
*
9. 您认为“花费大量资源修复旧瓷器”与“生产新瓷器”,哪个更有价值?
A. 修复旧瓷器更有价值:承载历史文化
B. 生产新瓷器更有价值:满足现代需求
C. 两者同等重要,需平衡发展
*
10. 对于“现代仿金缮风格的机器陶瓷(本身未破损)”,您的看法是?
A. 接受:是传统美学的创新应用
B. 中立:无所谓,好看即可
C. 不接受:违背了金缮“修复破损”的核心内涵
*
11. 您是否认同“自身的不完美(如疤痕、习惯)是个人独特性的一部分”?
A. 完全认同:不完美让我更真实、独特
B. 部分认同:可以接受小瑕疵,但希望改掉大缺点
C. 不认同:应尽力追求完美
三、行为与偏好(12-14题)
*
12. 若您有一件破损的喜爱物品(如陶瓷杯),您会选择?
A. 尝试修复(如金缮、粘合)
B. 保留作为纪念但不再使用
C. 直接丢弃购买新的
*
13. 您是否愿意参与文物修复相关的体验活动(如故宫修复体验课)?
A. 非常愿意,愿意支付一定费用
B. 愿意,但希望是免费或低成本活动
C. 不愿意,对此不感兴趣
*
14. 若学校开设“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关课程,您会选修吗?
A. 一定会选修
B. 可能会选修
C. 不会选修
四、开放与延伸(15-16题)
*
15. 您知道哪些“修复后改变文物原有特征”的案例?(若无则填“无”)
*
16. 您认为古董修复工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若无则填“无”)
再次感谢您的填写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