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分准确(与患者实际相符)
2.新入院(转入)时进行自理能力评估,班内完成评,估频次符合要求:重度自理能力每周一复评
3.手术后、病情变化时及时动态评估自理能力
4.新入院(转入)时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班内完成
5.评分准确(与患者实际相符)
6.评估频次符合要求:15-18分轻度危险,每周一评估;13-14分中度危险,每周一周四评估;10-12分高度危险及9分以下极度危险,每天评估
7.病情变化(如全身或肢体自主活动受限)、卧床状态变化即时再评估
8.新入院(转入)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重症患者除外,儿科患者使用儿科跌倒风险评估表),班内完成
9.评分准确(与患者实际相符)
10.评估频次符合要求:高度风险每周一周四评估一次,中度风险每周一评估一次
11.患者发生跌倒后需进行评估;风险因子变化时动态评估,如手术后、疼痛、意识、活动、自我照护能力等改变时;使用高危跌倒风险药物:如抗胆碱药、抗高血压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缓泻药、利尿脱水药、降糖药、抗过敏反应药、阿片类止痛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眼药水等药物时评估;跌倒高危风险患者出院前
12.新入院(转入)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儿科患者除外),班内完成
13.评分准确(与患者实际相符)
14.评估频次符合要求:高度风险每周一评估一次
15.手术/分娩后24小时内评估1次;患者风险因子改变时评估;患者出院当天评估1次
16.新入/转入/医嘱新开的危重患者班内进行首次评估
17.评分准确(与患者实际相符)
18.危重患者风险每天评估1次,病情变化适时再评估(如抢救)
19.首次风险筛查对象:有自杀或自伤史、抑郁症病史、明显不良情绪、久治不愈的重病患者、新诊断为恶性疾病或AIDS、重度疼痛反复发作、反复住院经济困难、家庭关系紧张的重病患者
20.住院期间患者病情恶化、疗效未达到预期的、危险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进行再次评估
21.首次风险筛查对象:年龄≧70岁具备独立行走能力的患者;入院诊断为老年痴呆、智障、癫痫、各类脑病、抑郁或焦虑症、有吸毒史等具备独立行走能力的患者
22.住院期间危险因素发生变化时再次评估
评价对象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