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生存实录——关于广东工业大学男女比例及其校园文化影响的调查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广工“男女比例”现象的深度调研。我们试图跳出“和尚庙”的刻板印象,探究这种独特的性别环境究竟如何重塑了我们的社交习惯、性格特质以及未来的职业观。本问卷匿名,请放心填写。
*
1.
你的性别:
*
2.
你所在的校区:
大学城校区
东风路校区
龙洞校区
番禺校区
揭阳校区
*
3.
你所在的学院/专业类别:
硬核工科(机电、自动化、土木、计算机、信息工程等)
理科与应用科学(物理、数学、化工等)
经管/文法/外语类
艺术设计/建筑类
*
4.
你的班级男女比例大约是:
全男/全女班
极其悬殊(例如 30:1)
比较悬殊(例如 5:1)
相对平衡(例如 2:1 或 1:1)
女多男少
*
5.
你目前的恋爱状态是:
单身(且无目标)
单身(但在努力接触中)
恋爱中(对象是本校的)
恋爱中(对象是外校/异地的,如广大、广外等)
*
6.
你认为这种性别比例对你的“脱单”有多大阻碍:
阻碍极大,资源枯竭,完全没机会
有一定影响,需要很努力去跨校社交
没影响,全看个人魅力
反而是优势
*
7.
你认为广工的这种环境是否让你变得更“直男/直女”思维(更重逻辑、更务实、不修边幅):
非常赞同,我已经同化了,格子衫是标配。
比较赞同,环境确实影响了我的表达方式。
一般,没什么变化。
反对,我依然保持着精致和细腻。
*
8.
 对于宿舍里的“兄弟文化/姐妹情谊”,你的感受是:
非常享受,同性之间相处更简单、直接、讲义气。
习惯了,这是一种排解寂寞的方式。
无奈,主要是因为没有异性社交圈子。
排斥,希望能有更多元化的社交。
*
9.
在当前校园环境中,你与异性同学进行非事务性(非小组作业、非公务)的线下自然交流频率是:
几乎每天都有
每周几次
每月寥寥几次
几乎为零
*
10.
作为当前环境的“多数性别”或“少数性别”一方,你更常体验到的是(多选):【多选题】
无形中的群体认同感:​ 与同性同学关系更紧密,容易形成“兄弟会”或“姐妹圈”。
被标签化审视:​ 感觉自己的言行有时会被视为所属性别的代表。
难以跨越的社交壁垒:​ 感觉不同性别之间有明显的兴趣圈或话题壁垒。
特别的关照或压力:​ 因为是多数或少数的原因,受到更多关注或优待。
毫无特殊感觉:​ 性别因素在社交中并不突出。
*
11.
在空闲时间,你更倾向于通过什么方式填补情感/娱乐需求?(多选)【多选题】
钻研技术/搞比赛/泡实验室(代码是女朋友)
电子游戏(开黑)
二次元文化(动漫、手办、VTuber)
运动/健身
跨校联谊/社团活动
只有睡觉
*
12.
你认为广工的“和尚庙”环境对你的职业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正向影响:干扰少,能心无旁骛地搞技术,适应高强度工作。
负向影响: 导致我不擅长与异性沟通,缺乏职场社交技巧。
中性: 没什么特别影响。
*
13.
假设你进入一家类似广工环境(男多女少)的科技公司(如华为、大疆),你的第一反应是:
无缝衔接: “这题我会,这就是我的舒适区。”
有些抗拒:“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想要男女搭配的工作环境。”
无所谓: 钱给够就行。
14.
请用一句话形容你在广工感受到的“男女关系”或“性别氛围”: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