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奶茶”为何频频出圈?来聊聊你的见闻

嘿,正在网上冲浪的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瞬间?🌊
“立秋了,刷到‘第一杯奶茶’,突然就觉得手里的可乐不香了…”
“看到朋友圈都在晒‘入冬四件套’,明明觉得不划算,却还是忍不住下单…”这背后,是“仪式感营销”在发挥作用。它正从一种商业策略,演变为一种新媒体时代的新社交语言。
我们想邀请你,一起解读这些“仪式”背后的行为密码。你的真实感受,就是最宝贵的研究数据。
本问卷完全匿名,预计耗时3-5分钟。 感谢你为这份研究注入真实的生命力!
*
1.
您的性别为:
暂不透露(没有告知的义务!)
*
2.
您的年龄为:
18岁以下
19~25岁
26~30岁
31~40岁
41岁及以上
*
3.
你的“能量来源”(每月可支配收入/生活费)
1500元以下
1500~3000元
3000~6000元
6000~10000元
10000元以上
*
4.
你“刷”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立冬四件套」这类仪式感内容的频率是?
频繁刷到,我的推荐都被“攻占”了
时不时刷到,算是我时间线里的“常客”
很少刷到,偶尔“野生”出现一两个
完全没刷到过(你真是天选之子!)
*
6.
你认为自己很少刷到这类内容,主要原因是
我使用的平台(如B站、知乎等)这类内容本身就少
我的浏览历史让算法认为我对这不感兴趣
我的朋友们很少发布或讨论这类内容
我看到类似内容会主动选择“不感兴趣”
没有特别原因,就是没碰到
*
7.
当你接触到这些内容时,你通常是?
主动搜索型:我会特意搜相关话题或标签,对这类话题很感兴趣
算法投喂型:没特意搜,但当下很火很热门,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就推给我了
C. 社交跟随型: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我才顺着“摸”过去看的
*
11.
你有多同意以下关于“仪式感营销”的说法?
(1分=非常不同意,5分=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较同意非常同意
它本质上是商家制造需求的一种手段
它本质上是商家制造需求的一种手段
它为我和朋友提供了共同话题和连接
它为我和朋友提供了共同话题和连接
它让普通的消费变得更有意义和记忆点 
它让普通的消费变得更有意义和记忆点 
它经常给我“不买就落伍”的社交压力
它经常给我“不买就落伍”的社交压力
只要我喜欢,多花一点钱也值得
只要我喜欢,多花一点钱也值得
它已经变得过于同质化和缺乏新意,会产生审美疲劳
它已经变得过于同质化和缺乏新意,会产生审美疲劳
*
12.
什么情况会让你对这类营销立刻“下头”?【多选题】
过度表演:仪式感设计得太假、太复杂
性价比低:实物与宣传不符,质量配不上价格
过度刷屏:全网跟风,导致审美疲劳
缺乏新意:年年套路都一样,没有创新
情感绑架:暗示“不买=不爱/不合群”
从不“下头”:我一直都很喜欢
13.
请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仪式感营销”案例“颁奖”!
案例名称:_______(例如:瑞幸×线条小狗联名)
获奖理由:_______(请简述它为什么能打动你)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