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虚假信息传播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
录音中...
*
1.你的年级是?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及以上
*
2.你每天接触网络媒体(如微博、抖音、朋友圈、B站等)的时长大约是?
A. 少于1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小时以上
*
3.你认为自己具备“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吗?
A. 很弱
B. 一般
C. 比较强
D. 非常强
*
4.你是否了解常见的虚假信息形式?(如断章取义、AI合成、伪造截图、标题党)
A. 完全不了解
B. 略有了解
C. 较了解
D. 非常了解
*
5.你遇到过“难以判断真假的网络信息”的频率?
A. 很少
B. 偶尔
C. 经常
D. 几乎每天
*
6.当遇到一条让您感到震惊或怀疑的信息时,您通常会怎么做?(可多选)
【多选题】
A. 忽略,直接划走
B. 简单浏览,不深究
C. 查看信息来源和发布者身份
D. 利用搜索引擎核实关键事实
E. 在多个平台交叉验证该信息
F. 主动与同学、老师讨论其真实性
*
7.你认为“算法推荐”(例如抖音、微博热搜)是否加剧了你接触信息的片面性?
A. 完全没有
B. 有一点
C. 明显有影响
D. 影响很大
*
8.当你无法确认信息真伪时,你最常见的心理感受是?
A. 无所谓
B. 焦虑、不确定
C. 容易被情绪影响(愤怒、恐慌等)
D. 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判断
*
9.您是否曾主动传播过后来证实为虚假或存在严重误导的信息?
A. 是,多次
B. 是,偶尔一两次
C. 从未有过
*
10.在决定是否转发或分享一条信息时,您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
A. 信息内容是否有趣、新奇
B. 信息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能表达我的立场
C. 信息是否来自我信任的发布者
D. 我已经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
E. 转发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如引发误解、恐慌)
*
11.在应对虚假信息时,您认为自身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可多选)
【多选题】
A. 信息超载:信息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核实
B. 辨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技巧来辨别真伪
C. “信息茧房”效应:算法总是推送我认同的内容,难以接触不同观点
D. 情感压倒理性:信息内容触动情绪(如愤怒、同情),导致不经思考就相信或传播
E. 社会压力:周围人都在转发讨论,不参与显得不合群
F. “向上向善”的困惑:想做好事(如转发求助信息),但担心被利用
选项7
*
12.你认为高校应该通过哪种方式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可多选)
【多选题】
A. 开设媒介素养课程
B. 开办讲座或工作坊
C. 分享辨别虚假信息的工具与方法
D. 建立校园事实核查平台
E. 其他(请注明)
*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虚假信息传播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