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小学就读情况的调查
录音中...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本校就读的相关情况,烦请各位老师拨冗几分钟填写一下该问卷,辛苦各位老师了!
*
1.
您所教学的年级是?
【多选题】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
2.
您的职务是
班主任教师
科任教师
其他职务
*
3.
新生小明的父母在菜市场工作,普通话不标准,家庭学习环境嘈杂。入学一周,他显得胆怯、沉默。此时,您的首要做法是?
在班上公开鼓励小明,要求他多向其他活泼的同学学习,尽快融入集体。
认为这是暂时的环境适应问题,给予时间让他自然过渡,不做过多干预。
主动与小明进行非正式沟通,如图书角闲聊,了解他的兴趣,建立信任关系,并悄悄安排一位热心同学做他的“校园伙伴”。
立即联系家长,告知孩子性格内向的问题,建议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和教育。
*
4.
在课堂上,当讲到“周末和爸爸妈妈去博物馆、科技馆”的课文时,您注意到班上几名务工人员子女低下了头。接下来您会?
照常教学,避免提及以免引起这些孩子的尴尬。
点名让这些孩子也说说自己的周末,鼓励他们分享不同的生活经历。
在肯定多种家庭活动形式的同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观察身边的自然”或“社区的趣事”,并承诺以后学校会组织集体参观活动。
课后批评这些孩子上课不专心,要求他们积极举手发言。
*
5.
学生玲玲的爸爸是快递员,妈妈是保洁员。学校要填写一份关于“父母职业与单位”的表格。您认为如何处理最合适?
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这是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的必要途径。
认为此信息涉及隐私,向学校建议取消收集此类信息。
将表格内容改为“家长联系方式与您希望我们了解的特定信息”,给予家庭自主填写空间。
让学生转告家长,如果觉得不便,可以空着不填。
*
6.
务工人员子女小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需要家长协助的“亲子作业”(如手工作业、亲子阅读打卡)。您会?
在班上不点名地批评这种现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考虑到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免除他的此类作业。
私下与小刚沟通,将作业形式调整为他在校内或依靠自己能力就能完成的版本,并告诉他“你自己完成的同样很棒”。
坚持要求他完成,并再次联系家长,强调作业的要求和重要性。
*
7.
在家长会上,部分务工子女的家长因工作繁忙或担心与老师沟通不畅而缺席。后续您会优先采取哪种家校联系方式?
主要依靠班级微信群发布通知,确保信息传达到位。
挑选几个典型学生,进行重点家访。
主动与家长协商,采用他们方便的时间(如晚上)和方式(如电话、简短语音)进行定期、简短的沟通,并多以表扬和鼓励开头。
将情况反馈给学校,认为家长不配合是主要问题。
*
8.
班上小丽来自外地,方言口音较重,在课堂上朗读时被个别同学偷笑。此时,您立即的反应是?
制止偷笑的行为,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尊重。”
鼓励小丽:“没关系,大胆读下去,你已经很棒了!”
在肯定小丽勇敢的同时,向全班介绍中国方言的多样性,将其转化为一次关于“尊重”与“文化”的微班会,并强调普通话是交流工具,我们一起进步。
课后单独辅导小丽的普通话发音。
*
9.
在讨论学生的学业表现时,有同事提到:“这些务工人员子女基础差,家里也管不上,我们尽力就好,不能要求太高。” 您最认同以下哪种看法?
表示同意,认为客观条件限制确实很大,教师个人力量有限。
沉默不语,但内心不认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表达不同意见,提出“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而不是唯分数论,他们的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建议学校为这些孩子单独开设补习班,弥补基础差距。
*
10.
有家长向您反映,班里部分本地学生家长私下提醒孩子“别和外地来的同学走太近”。面对这种情况,您会?
认为这是家长间的私下交流,教师不便干预。
找到发表言论的家长,当面批评其不当观点。
在班级群或家长开放日,以“多元文化共成长”为主题,分享不同地域学生的优点和趣事,强调同伴交往对孩子包容心培养的重要性。
要求本地学生家长向务工人员子女家长道歉。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小学就读情况的调查
复制